李美熹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1) 徐健顺|汉诗文的读法符号与吟诵的方法(连载-陜西漢吟堂

汉诗文的读法符号与吟诵的方法
徐健顺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摘要:吟诵,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的统称。吟诵的方法烽火三国,即汉诗文的传统读法,古代一直以圈点符号的方式,记录在学生用的各种课本书籍上。叶圣陶、夏丏尊于1935年发明了现代的简化吟诵符号。文献和采录的资料,也对吟诵方法的论证提供了证据。
关键字:吟诵;圈点;读法;符号;古诗文;
吟诵和非吟诵的区别只有一点,就是看它守不守吟诵的规矩,也就是汉诗文传统的读法规矩。这些规矩有:
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文读语音、腔音唱法。
以上五个规矩是所有的汉诗文的吟诵都遵守的毛毛迅。这些规矩是与汉诗文紧密一体的。没有了这些规矩,汉诗文就变成了纯文字,不再是传统的声音-文字一体化的汉诗文了。
然后就是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法规矩。这些规矩与特定文体也是紧密一体的。没有了这些规矩,那种文体也就变成了纯文字的结构5a单号网。不按照规矩去读,它的声音实际上就与它的文字结构形成了矛盾,这种文体就变质了。这些规矩比较重要的有:
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对称旋律;
这是近体诗词文赋的读法规矩。
模进旋律;
这是古体诗词文赋的读法传统。也许这条算不上规矩,个人可以在短诗的旋律上有比较大的创造性,但是一般说来,长诗如果不模进,实际上很难吟诵。
虚字重长;
这是文赋的读法规矩,讲究实字、虚字、入声字的区分,讲究短、平、重、长四种读法。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规矩,比如文赋,散句缓读,排比疾读。各种文体,比如四言诗、楚辞体、乐府、歌行、词、曲等等,还各有规矩,比如歌行的均匀四拍,词牌的旋律结构等等。这些在后文将一一介绍。
以上是字读法的规矩,此外还有章句读法的技巧,即所谓“文气”。关于“文气”的讨论,我们放在后面进行。
我们现在推广一套字读法符号,以帮助大家学习吟诵。这套符号的发明者是叶圣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我们只是改编者。这套符号在改编时考虑到了现在键盘打字的方便性,也参考了古代的读法符号,可以直接打出来,不需要插入符号,而且涵盖诗词文赋各种文体,横排竖排都可使用。一共只有十个,简单易用。

仄声字用(∣),入声字用(!),这样既体现出了入声也是仄声的一种,又表达出了入声短促的特征。一三五字的平声字用短横(-),二四六字的平声字用中横(——),韵字用长横(———)。这样,符号的长短表示读音的长短,符号的上沿表示读音的高低。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等近体诗吟诵的基本规则就大致体现出来了。吟诵起来就很方便。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依”字短而“山”字长,“山”字低而“尽”字高不死劫,“白日”两字又高又短又重。
这样,近体诗只用三个符号,就可以表达出长短、高低、轻重三个读法性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这三个符号就基本可以正确地吟诵了。
吟诵符号还有上(√)、去( )、仄( < )三种韵字符号,后者表示不同声调的仄韵的通押现象。古文还有长读(~)、重读(? )符号,一共是八种符号。
这些符号是从哪里来的?冯月平更重要的是,这些符号所代表的读法是从哪里来的?古人真的有这些读法规矩吗?
我们对这些读法规矩的认定,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证据:
1.我们采录和搜集的1000多位老先生的吟诵录音,它们呈现基本一致的读法规矩。
2. 20世纪以来前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一些读法规律。
3. 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古代文献,提供了古代读法的记载自然传奇全集。
4. 最直接的证据,是古代蒙馆、学馆、经馆的课本上,标记着古代的读法符号。
下面,首先专门就古代读法符号进行梳理。
一、古代汉诗文的圈点符号系统
今天,“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标点符号”已经是国人的常识,所以我们心安理得地使用着西式标点。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瓶中沙歌词?
1919年11月29日,胡适、钱玄同、刘复、周作人、马裕藻、朱希祖向北洋政府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开篇这样说道:
中国文字的标点符号很不完备。……中国旧有的标点符号只有一个句号,一个读号,远不如西洋的完备。用符号的本意,千言万语,只是要文字的意思格外明白,格外正确。既然如此,自当采用最完备的法式。因此,本案所主张的标点符号大致是采用西洋最通行的符号……
《议案》的第三部分是“理由”:
我们以为文字没有标点符号,便发生种种困难;有了符号的帮助,可使文字的效力格外完全,格外广大。综计没有标点符号的大害处约有三种,小害处不可胜举。
(一)没有标点符号,平常人不能“断句”,书报便都成无用,教育便不能普及。此害易见,不须例证。
(二)没有标点符号,意思有时不能明白表示,容易使人误解。
(三)没有标点符号,决不能教授文法。因为一篇之中,有章节的分段;一章一节之中,有句的分断;一句之中,有分句、兼词、小顿的区别;分句之中,又有主句和从句的分别。凡此种种区分,若没有标点符号,决不能明白表示。既不能明白表示这些区别,文法的教授必不能满意。
此议案一上,果然引起重视。两个月后,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了第53号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现代中文标点符号就此诞生。
今天我们看这些“理由”,似乎还是很有道理——没有标点符号,我们怎么看得懂文章?所以引入西式标点符号顺理成章。然而,一百年轰轰烈烈的西化热潮过去了,今天我们是不是该合乎逻辑地想一想这个问题:
为什么古人没有标点符号就读得懂呢?
中国古代也是书商印书,也有利益追求。如果有读者表示:没有标点符号他们就读不懂,那肯定是每本书都满篇符号了邱璎珞。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的印刷、装帧和出版技术一直领先世界,读书之风盛行古代,搞些标点符号难道很难吗神意高达?然而,我们见到的很多古籍真的没有标点符号,或者只有少数句读符号、专有名词符号(人名地名旁有竖线)等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不需要标点符号呢?
标点符号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是两大作用,一是提示文字所没有的背景信息,比如专有名词符号提示这是一个人名或者一本书名,引号提示这一句是某人说的话,等等;二是提示读法,比如问号、叹号、省略号等,都在提示语气。汉诗文需要不需要这些提示?当然需要。孔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中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文字传达的信息相对简洁、模糊,需要有读法辅助,才能明确其具体的涵义。比如“白日依山尽”,到底是强调“白日”而不是“红日”,还是强调“依山”而不是“依海”?这都需要有读法才能明确。
所以关键是古人是怎么掌握这些读法的?很多人就是以为,要么是古人也不掌握读法,要么汉诗文根本没有读法。这些想法都忽略了一件事:学习。打个比方,每个汉字都有其读音,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也是每个字都标上拼音的,但为什么成人读的书上就没有拼音了呢?因为成人已经掌握了常见字的读音。同样的道理,如果古代的汉诗文的读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那么掌握了之后,是不是就不那么需要标记了呢?只有专有名词,基本没有规律可循,才需要标记出来。
这样,我们就要把目光投向古代学童的课本,给学习者而不是学成者使用的书籍。结果怎样呢?结果是吓一跳:古代有成套的标点符号,远比西方要复杂丰富。
其实胡适等人在1919年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并不是针对古诗文的,而是主要针对白话文的。它是“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们急于做教育普及和文化启蒙而想出的办法。白话文近于口语,要面向普通大众,尤其是缺乏传统诗文训练的大众,标点符号的确是一道引桥,可以让识点字的人就看得懂文章。教育要普及,文化要下乡,要让缺乏训练的人也赶紧看懂,所以就想出了标点符号这个办法了。今日回头看起来,白话文加标点符号,当然是可以的,但后来把西式标点符号引进古诗文,却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汉诗文是本来有自己的标点符号系统的。
未完待续……

徐健顺教授最新吟诵论文

徐健顺| 普通话吟诵的正当性与文读方法
徐健顺| “吟诵”概念辨析(连载 1 )
徐健顺| “吟诵”概念辨析(连载 2 )
徐健顺| “吟诵”概念辨析(连载 3 )
徐健顺| “吟诵”概念辨析(连载 4 )
徐健顺| “吟诵”概念辨析(连载 5 )
徐健顺| “吟诵”概念辨析(连载完)

徐健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委员。2004年开始吟诵采录工作,至今已经组织采录和整理了超过1000多位受过传统教育的老先生的影音资料。组织并举办了三届“中华吟诵周”等大型文化活动。出版有《普通话吟诵教程》《中华经典吟诵》《我爱吟诵》《诗词吟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吟诵》等著作。
上一篇:世界上最低的盆地 下一篇:灵异论坛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