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熹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2017中考语文试卷/解析-大连家长助手
大连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注:如有需要其他年度试卷的家长请联系小编发邮箱。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
2.给加点的字注音,改正画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
(1)蝉蜕()(2)随机应()变
(3)味同嚼腊()(4)美不盛收()
3.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
①古人云:“上善若水。”②世上之人,没有谁不感慨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没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③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④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⑤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⑥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1分)
(2)根据上下文的句式、句意,把第③句补写完整。(2分)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⑤句中画线部分。(1分)
4.默写填空。(12分)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3)//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诗句是:,。
(6)守住心中风景,尽享世间美好。在喧嚣闹市,陶渊明守住那份淡泊,享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在茫茫边塞,王维守住那份超然,享受“,”的壮美。(用《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回答)
5.名著阅读。(6 分)
(1)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一书中,作者认为宋江“明显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从《水浒》中概括出两个支持你观点的事件。(4分)
(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2分)
《童年》中的阿廖沙尽管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但他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着抗争;酒馆女主人无端辱骂外婆,阿廖沙就趁女主人进地窖时把她锁在地窖里;,三马卖保险。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乃入见
(2)民弗从也
(3)忠之属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2分)
(二)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田饶谓鲁哀公曰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B.守夜不失时,信也谓为信然(《隆中对》)
C.吾书子之言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D.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2.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的想法。(2分)
(三)入山
【元】刘因
草露蛛丝晴日明马恩岛猫,乱虫秋意有先声。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注】①陀:不平坦。
13.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子呈现的景象,并写出词句表达的情感。(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17题。(12分)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界一般认为传入时间是中国唐代,图形多为长方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到了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风成为日本风筝的独特风格。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称为鱼筝。鸟筝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鱼筝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由七个女子操控。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六人。其中,两个着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
14.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4分)
15.请简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6.材料二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7.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分)
窑语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制陶师用一把弓状的钢丝锯,把池泥切割成一块块,抱进茅棚里开始制陶。在青石案桌上,师傅狠狠地摔打,反复地摔打,打得胶泥瘫软便开始揉,揉出泥皮片。师傅托着泥皮片,裹在陶模上。一只手转动模具,一只手给胶泥刮浆,浆水咕咕地淌下来,浓浓的。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陶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蔷薇,有如水的波纹。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用壶泡茶,用杯喝酒。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卖陶器店的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在两栋瓦房里,码着晒干了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文/傅菲,有改动)
18.文中三次写到制陶师傅,内容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分)
第一次
(1)
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
第二次
写窑火点燃前的准备
(2)
第三次
(3)
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19.按照括号中的要求,揣摩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1)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
(2)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赏析加点词语)(2分)
20.文中第⑦段有什么作用?(4分)
21.请理解第⑩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义。(4分)
22.时光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传统事物在慢慢消失。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四、作文(70分)
23.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一面之缘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够表达真情实感。
(2)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某种可喜的天赋,某种幸运的机会,可以形成人上升的梯子的两侧,但是梯子的横梁必然是用禁得住摩擦和牵扯的东西做的,那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没有东西可以替代。
请以“真功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注意】选择上面任一题作文,都须遵循下列要求:①不要使用网络语言;②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③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2017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精品解析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
【答案】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有两项不合要求、写错字、写出田字格外的不得分。
【解析】正确书写汉字,要注意掌握笔画、笔顺。人们常说这是一个提笔忘字的时代,连字都不会写了,更别说正确掌握笔画、笔顺了。 有人说,字只要写对了就可以,为啥还要还要掌握笔画和笔顺呢?其实,规范笔画、笔顺,不仅有助于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更有利于汉字教学。【附】笔画的书写顺序及口诀
2.(4分)
【答案】2.(4分)(1)tuì(2)yìng (3)蜡(4)胜。
【解析】(1)蜕(tuì):蝉或蛇等脱下来的皮:蛇~。蝉~。 2.蛇、蝉等动物脱皮:~皮。 3.鸟换毛。 4.解脱,变化:~化。~变。
(2)应:[ yìng ]1.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顺合谭晓琳,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对待:~付。~变。~酬。
[ yīng ]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有尽有。 2.回答:答~。喊他不~。~承。 3.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姓。
(3)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4)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尽。
【考点定位】正确认读、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邮币卡互动网。能力层级为识记A。
3.(4分)
【答案】3.(4分)(1)(1分)把问号改为句号(2)(2分)示例:遇到高山它能巧妙地将其绕过(其它符合题意的内容也可,原答案“它能巧妙地绕过去”欠妥当,句式、语气都不一致。)(3)(1分)势不可挡(其它符合语境的成语也可)
【解析】(1)“没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错误,因为是表陈述语气,改用句号;
(2)岩石--高山;努力地将其洞穿--巧妙地将其绕过。
(3)“势不可当”和“势不可挡”都是正确的。“当”和“挡”属于通假字。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五版)P1245页有这样的注释:
[势不可当] shì bù kě dāng
释义: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出 处:《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示 例:众将见西岐士马英雄,~,并无一筹可展,半策可施。(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势不可挡] shì bú kě dǎng释义:同“势不可当”。从注释中可以看出这两个词都是正确的,但一般多用“势不可当”。“当”在这里的读音为一声“dāng”,在《现代汉语词典》“当”的众多解释中有这样一条:[当] <书>阻挡;抵挡:锐不可当、螳臂当车。
4.(12分)
【答案】4.(12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4)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每小题2分。写错两个字扣1分,写错三个字不得分)
【解析】
(5)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诗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小句:第一句从视觉角度,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从听觉角度,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5.(6 分)
【答案】5.(6分)
(1)(4分)观点一:认同。①宋江接父兄不得,返回梁山途中,在还道村为躲避追捕,藏身于古庙中,因害怕抖得几乎死去。②宋江被发配江州,遇到张横等人抢劫,宋江吓得反复求饶,和两个公差抱作一团。观点二:不认同。①时迁等人投奔梁山途中被祝家庄擒获,宋江说服晁盖后,主动要求带兵攻打祝家庄。②晁盖在曾头市被害,宋江发誓替他报仇,后来带兵攻打曾头市,活捉史文恭。(其它符合题意的事件也可)
(2)(2分)示例:继父恶毒殴打母亲阿廖沙就拿起刀子刺向继父(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也可)
【解析】(1)《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汇集了四篇研究中国明代所谓“四大奇书”(《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专著,这些论文皆可独立成篇,分别作为对这几部作品的阐释,听任读者随意取舍。但全书也想提出一些争辩性的论点。作者认为宋江“明显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这个观点就很具有争辩性。毛主席评价宋江:“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段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 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来
二、(18分)
6.(3分)
【答案】6.(3分)(1)于是、就(2)顺从、听从(3)类
【解析】(1)乃入见,乃: 于是、就。乃【基本释义】1.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2.是,为:~大丈夫也。 3.竟:~至如此。 4.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5.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2)民弗从也,从:顺从、听从。从【基本释义】1.依顺:顺~。盲~。~善如流。 2.采取芮城吧,按照:~优。 3.跟随:愿~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仆~。 5.参与:~业。~政。投笔~戎。 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次要的:主~。~犯。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3)忠之属也。属:类。属【基本释义】[ shǔ ]1.同一家族的:亲~。眷~。烈~。 2.类别:金~。吾~。 3.有管辖关系的,归类:~于。~下。~地。归~。直~。附~。隶~。 4.生物群分类系统上,“科”下有“属”,“属”下有“种”。 5.系,是:~实。纯~谣言。 6.用十二生肖记生年:~相。
[ zhǔ ]1.连缀,接连:~文。~和(hé)。 2.(意念)集中于一点:~仰(注视仰望)。~望。~意。 3.古同“嘱”,嘱咐,托付。 4.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客”。 5.恰好遇到:~京师乱。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2分)
【答案】7.(2 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以”译对1分,大意对1分)
【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信达雅”,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狱”“虽”“以”“情”,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2分)
【答案】8.(2分)(1)将乡人和曹刿对国事的态度作对比,突出了曹刿对国家的责任感。(2)将鲁庄公与曹刿对战前准备的认识作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答出其一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运用,这一考点几乎是每一个出题者都回避不了的。《曹刿论战》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修辞技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如果说,作者有意无意使鲁庄公出丑,证明了“肉食者鄙”的断言,那么也正是借此才使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更理想的表现。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
9.(2分)
【答案】9.(2分)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善于积累总结这些特殊词语的解释和用法。A对---说/是,叫作;B 诚实,不欺骗/果真,的确;C 过错/到;D 代词:它的,它们的(我听说吃食物的人不损毁盛食物的器具)。/〈副〉也许;大概。
C都是动词,写。答案为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2分)
【答案】10.(2分)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画对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处或五处以上不得分)
【解析】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断句口诀: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4.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5.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画直线的句子意思分四层:①鸡虽然有这五种好表现 ② 大王还说煮了它来吃 ③为什么?④因为它来的地方近呀。依次断句为: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
【考点定位】文中句子的理解和断句, 能力层级为B理解E表达应用。
11.(2分)
【答案】11.(2分)田饶于是离开鲁国前往燕国。(补充省略成分1分,大意对1分)
【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遂”,于是,就;“去”,离开;“之”,到。补充省略成分:田饶。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2分)
【答案】12.(2分)希望鲁哀公能重用贤士。(大意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文中所描写的故事情节,再理解每一情节所表现的人物思想情感,简要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B理解D鉴赏评价。
【参考译文】
伊尹离开夏(国)进入了殷(朝),田饶离开鲁过到了燕国。介子推离开晋国进了山里,田饶为鲁哀公办
事却不被发现(重用)。(田饶)对鲁哀公说:“臣(我)要离开国君(您)了,(我这只)黄鹄要飞了!”
鲁哀公说:“为什么呢?”(田饶)说:“您都没有看到鸡吗?头戴冠(帽子)的是有文彩(文人)的人,
脚上有利爪的是孔武的,敌人在面前而敢于斗的是勇敢的,得到食物呼唤(来吃的)的是仁义的;守夜(打
更的)而准时报时的是有信用的。鸡虽然有这5种品德,您还是每天都杀他们吃他们是为何呢?那是因为
它们总是离你很近(得到的容易)。而黄鹄逸飞就是千里,停在你的园林水池边,吃你的鱼鳖,啄你的黍
粱,(它们,指黄鹄)没有这五德,比他们更宝贵的是什么呢?(有什么比它们-黄鹄更宝贵的呢?)因为
它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臣(我)要离开国君(您)了,(我这只)黄鹄要飞了!
哀公说:“停!让我写下你说的话.”田饶说:“我听说吃了食物的人,不会毁坏食物的容器;在树下庇荫的人,不会折断树的枝条.有学士不用,还写下他的话干什么呢?”于是离去前往燕国了,燕国委任他当宰相.经过三年,燕国国家政局太平,国内没有盗贼.哀公听说后,(只有)惋惜叹气。
(三)入山
13.(3分)
【答案】13.(3分)一片青苍翠绿扑面而来,仿佛忽然从怀抱中产生似的。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景象2分,情感1分)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文中所描写的意境,再理解每一个字的所表现的景物及特点,发挥想象,描摹画面。颔联“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忽从怀抱生”,写山路的曲折坎坷和景观蓦然闪现时的惊喜。曲绕盘旋的斜坡,还未转过弯就到了尽头;一片青苍翠绿的茂盛树林忽然扑面而来闪现在眼前,仿佛是从诗人怀抱中突然产生似的。这两句之警策耸观,与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以及陆游之《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欲擒故纵手法,以上句蓄势衬垫下旬,写蓦然发现意外景观的瞬间惊喜感受。但刘因用“忽从怀抱生”这一夸张手法,使物我距离更近,因而大大增强了“惊奇欣喜”的程度,也更富于幻觉感和亲切感,这是在前人名旬启示下的独创。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2分)
14.(4分)
【答案】(4分)风筝的起源、发展过程、图案寓意、各国风筝的独特风格。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① 根据材料中的“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可概括出“风筝的起源”
② “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发展过程。
③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图案寓意。
④“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可分析概括为“各国风筝的独特风格”。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3分)
【答案】15.(3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中国人常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划线句: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北京沙燕风筝”是一个例子,此例是为说明“中国人常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各种说明方法的答题技巧:①举例子:这里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加以说明林虎将军,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这里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对……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更清楚更明确)。 ③作比较:这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 ④作诠释:这里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这里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 ⑥作描写(摹状貌):这里运用作描写(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这里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 ⑧列数字:这里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这里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3分)
【答案】16.(3分)“一般”是“通常”的意思,表限定你,说明学界对风筝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间并没有定论,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说明文的语言考查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2分)
【答案】17.(2分)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解析】试题分析:先概括材料三的内容: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然后在材料一中找到能印证北宋人喜爱放风筝的这句话: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22分)
18.(4分)
【答案】18.(3分)(1)写制作陶坯的过程(2)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3)写制陶师傅的模样(每空1分)
【解析】(1)第一次写到制陶师傅是在原文第4段,“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牵进泥池踩泥闵惠芬。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蟒河风景区,可概括为“制作陶坯的过程”;(2)第二次写到制陶师傅是在文章第5段,“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一圈圈”“一个个”“一垄垄”表现了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3)第三次写到制陶师傅,是在文章第9段,“我见到了制陶师傅,谢宗芬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是对制陶师傅的外貌描写,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所以答案为:(1)写制作陶坯的过程(2)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3)写制陶师傅的模样。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4分)
【答案】19.(4分)(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窑火的颜色和形态之美。(2)(2分)“嗡嗡嗡”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出缸被拍打后发出的声音的清脆、爽亮。
【解析】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新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1)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4分)
【答案】20.(4分)插叙了作者孩童时期随母亲买土缸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丰富了文章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用是(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结构紧凑。(5)表达作者或作品人物情感。(6)丰富文章内容。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4分)
【答案】21.(4分)窑火烧制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器物,养育了我们;它和我们的生命一样,虽然历经变迁,仍然顽强不屈,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感激和对生命的赞美。
【解析】揣摩词句含义这一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2、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7分)
【答案】22.(7分)略。
【解析】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古诗句精练概括。要想答出创意,从语言上给评卷老师留下较好印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引用出新意 在答题时,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使答案具有文学美。 如阅读《牵着母亲过马路》一文,要求考生谈谈受到的启发或教育。我们借助引用作以下回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当孝敬她——在我生活的每一天。”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不尽孝道,不及禽兽,枉称为人!” 2、巧用修辞闪亮点 在答题时,恰当地运用对比会使说理鲜明、透彻,比喻的运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而运用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答案具有节奏美。 例如读《人生》一文,要求写出对人生的感悟,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可作如下回答: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再比如读《羞辱是炼狱》一文,要求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此题可用对比、比喻作如下回答: “人生在世,难免遭受羞辱。得意处,羞辱促人猛醒,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意时,羞辱是当头一棒,定会激发斗志,催人奋进。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把羞辱当作奋进的动力,你的人生之路定会越走越宽阔!” 3、遣词造句细推敲 试题答案寥寥数语,要想吸引评卷老师,就得尽量选用成语或四字词语,努力使句式整齐划一,读来琅琅上口,使答案具有音乐美。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作文(70分)
【答案】23.(70分)略。
【解析】(1)全命题作文;(2)话题作文。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相同点和区别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在公务员招收考试中,作文考试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因此,以下关于命题作文的论述、解析,我们都将主要以议论文的写作为重心。 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命题作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以后的二十多年考得比较少,近年有回归的趋势。
二、材料作文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命题形式丰富多样,有提供材料又提供文题的,有提供材料要求考生自拟文题的,有提供一段材料完成一篇或几篇(一般是一篇大作文,一篇或两篇小作文)作文的,也有提供几篇(或几幅图画)材料完成一篇作文的。材料作文有明确的规定性滨海古园,有效避免了考场上的宿构文或背范文的现象,同时又能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考查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保证了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可以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 同命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的命题显得灵活,写作要求放宽。 三、话题 作文是给定一个话题,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范围,把对考生的写作限制降低到最低限度,有利于考生自由发挥。但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太过随意,以至出现大量宿构现象。
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如果题目中有 材料,要不要把材料写入作文中?什么类型的作文需要这样? 材料作文必须用材料 材料型话题作文决不能用材料, 半命题, 什么是话题作文?什么是命题作文?什么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指的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实质是鼓励创新,让学生围绕同一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经历,体验.这是一种既开放,又有所限制的命题形式.强调要围绕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的一般写作要求是:不限立意,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字数上有一定限制,文体的选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一般来说,初中生最好的选择记叙文(包括散文,童话等)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在公务员招收考试中,作文考试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因此,以下关于命题作文的论述、解析,我们都将主要以议论文的写作为重心。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材料作文,根据出题者所给材料数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与综合材料作文两大类。
2017大连学区
回复“1”中山学区
回复“2”西岗学区
回复“3”沙河口区
回复“4”高新园区
回复“5”甘井子区
回复“6”金普新区
回复“7”旅顺口区

ZKEE∣家长助手大连站
想家长所想,备家长所需
上一篇:2016版本科培养方案——地球物理学专业-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 下一篇:乐至实验中学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