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熹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2000年涞源县城新民俗新风尚调研考察报告(全文发表)-聚马河民俗与聚马河文学
2000年涞源县城新民俗新风尚调研考察报告
作者/张动人
图片/网搜索
一、序言
涞源县城地处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条山脉交汇拱卫而围成的涞源盆地的中心地带,以拒马河发源地著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足迹。即有交通东西南北优势,又有傍河而居便利,到商周时已形成相当规模的村落。春秋属晋地,战国时先入赵后归燕,已达到一定的城镇规模,也许已经初有县城雏形,因为战国时期小石桥现在还在街道交通中发挥作用。秦属代郡,到西汉置县,是涞源县城作为县治的开始。定名广昌,则是由于当时的涞源山地广阔,森林茂密,草植昌盛。新莽时改为广屏不久,东汉建立,初属冀州中山国,后属中山郡。晋朝重归幽州代郡。北周从城北七里迁到今址,治五龙城。隋仁寿元年,为避太子杨广名讳,因县北有著名的飞狐口而改县名为飞狐,也说是因城东飞狐山一带松树林有了狐狸食松子成仙飞天的传说而得名。唐、辽、金、元沿袭飞狐县名,金时还升格为飞狐郡,是涞源政制的历史最高规格。明洪武初复名广昌,以军事要地设广昌守御千户所与县分治。清仍置为广昌县,并于雍正十一年(1733)改属直隶省易州。中华民国三年秋因与江西广昌县重名,改名涞源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沿用至今。

二、山川风貌与人口文化
涞源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8座,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2座,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整个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对涞源县城山川风貌的政治性认识始于北周,北周大象二年县城迁现址的原因,是发现县城盆地周边五条山脉龙形伏卫,故称五龙城。龙是中华文化顶级图腾,本自高贵无比,但在涞源县城只能做一守卫,可见涞源县城在中国还应该有更尊贵的山川风水之王之源的地位。

清王朝对涞源县城山川风貌有进一步政治性解读,涞源县志记载,涞源历史上多数时间属代郡,1733年,即雍正十一年,雍正营建西陵时认为其“中枝龙身正脉”起于涞源,遂下旨将涞源县由山西省划入直隶易州,同时将涞源县内的浮图峪、宁静庵(今已废)、小河、铁岭、胡家台、天桥、高家庄、佟川、煤窑、乌龙沟、王安镇、双坨、长岭、黄土岭、达连沟、阎家庄、祁家沟、山炮等十八村划归易州直辖。紫荆关是涞源东缘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处,地势高峻险要,与涞源县城和易州县城距离大致相等,历史上也曾是涞源的辖区,因为这样一来涞源向东可一览无余,可一览河北小,易州无险可守,所以做为著名州治的易州更多时期是划紫荆关归己地。上述十八村,都在紫荆关一线以西,从地理单元、经济区域、交通联系、人文习俗、血缘宗亲等等各方面都是涞源经济区域和人文地理的一部分,浮图峪地处涞源县城稍东,距涞源县城不足三十里,距易州县城却有150多里,且有重重的山嶂水阻,行政管理、交通联系等等各方面都有不便。这个看似违背一般行政区划规则的决定,背后是更高政治层次的政治地理思想,也就是民俗文化中的堪舆风水思想。当时,西陵松树主要移自涞源东北山区,雍正就此把涞源县东北部山区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亲自改名为“上老芳”。涞源东北部地区是清西陵的西北上首尊位,如同北京之于华北平原。上者,至尊也,老者,长寿也,芳就是百世流芳。易州有关史料记载为“为保其风水,划涞源十八村归易州”。

涞源县治的辖域历史上相对稳定,变动较少,从地图上看,涞源全境形如灵龟,东北为首,西南为尾,东西上下各为四肢,县城和首尾四肢的对角距离也基本相等。涞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西北高而干旱,东南低而湿润,白石山横亘境内中部,就如秦岭,把涞源地理和气候划分为南北两部。涞源几乎就是中国地理的缩影。而涞源县城所在的涞源盆地,其“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西北高而干旱,东南低而湿润”的地理特点,更完全是中国地势和气候的精确微缩。
按照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政治地理学家华尔福德·麦金德爵士关于世界心脏地带的说法: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世界岛指欧亚非三大陆,在经济物产商业人口方面主要指欧亚大陆,而著名的帕米尔山结正处于欧亚大陆地理中心,是欧亚众多大河源地,是欧亚主要山系开端,是公认的世界山水之王。帕米尔高原及周边地区由此而成为世界各大地理区域的交通联系枢纽,控制和占领帕米尔高原是历史上有野心国家的不宣之秘,中国汉唐王朝的西进,十八九世纪沙俄对清王朝攻城割地的南侵,英帝国侵占印度后北扩,其目的实在于此。
把这个说法应运于中国,可以简括为:谁控制华北,谁就能控制中国。华北泛指黄河两岸陕晋冀豫鲁和内蒙一带,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区域。中华文化立国五千年,西安和北京是主要都城。西安立国,得庇于帕米尔高原、昆仑山、秦岭一脉承引。北京立都,则佑于燕山山脉。燕山山脉开端于涞源山水而伸至东洋大海,太行山开端于涞源山水而传至黄河之岸,恒山开端于涞源山水而枕到蒙古高原,故在民俗中有涞源山水可比肩帕米尔高原,是中国山水之王的说法。这也是一种可以上升到政治地理学理论上的认识。

涞源全县总面积244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邻涞水、易县,南接唐县、顺平、阜平,西界山西省灵丘县,北与河北蔚县相连,距北京265千米,天津300千米,石家庄236千米,保定市150千米,山西大同市256千米。历史上多处在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前沿地带,又是著名的军事要地,兵家必争,战事频发,战乱少止,使涞源并没有人文意义上的原住民。最早的居民来源只可推断到明初大移民,归宗情结到山西洪洞大槐树。有据可考的定居姓氏,最早只可推认到清朝初期。到清末民初,又有周边县份自发迁来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涞源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县城改造和新建扩建,以及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促进了居民向县城搬迁和集中,加快了县城城市化发展步伐,加之外来人口的涌入,县城人口增长很快,到2005年底,已达到五万以上。

移民文化作为涞源民俗文化的主要特色,一是涞源方言众多而复杂,属于北方方言河北次方言,大致分为城关(即县城)语片、银坊语片、王安镇语片、东团堡语片。但由于涞源地形复杂多样,各语片内部还有不小差异,语音、语调、语感和常用感叹词又多不相同。二是各乡镇城区节日庆典、婚丧礼仪、农业生产、交际方式、饮食习惯等等多不相同,尤其边远乡镇,多能看到相邻外县和相邻地区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涞源县城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极大增强,充分发挥了县城作为本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加强了与各乡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扩大了县城对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融合和影响,使县城的民风民俗具有了代表全县的意义。

三、农林物产与特色餐饮
涞源地处河北冀西山地,北纬39°01′38″—39°40′36″、东经114°20′23″—115°4′54″之间,全境东西宽49千米,南北长56.4千米,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拱拥,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特征。


涞源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内降雨较集中,时空分布却不均匀。
涞源丘陵地山坡地面积广阔,天然隔离条件良好,昼夜温差大,季节差异大,无污染,适宜发展玉米制种、马铃薯种植,适宜发展错季蔬菜,干果等。




涞源历史上以林业为主,全县有山林山场300多万亩,山林以松树造林和天然白桦林为多,广阔的山场中有猕猴桃、木耳、党参、玉竹、柴胡、酸枣等600多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食用药用兼备的野生植物,还有褐马鸡、狍子、山鸡、野猪等60多种奇兽珍禽。








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从而促进涞源农林物产的开发,是近十年才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由于地面抬升,群山环抱,涞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气候,盛夏月份平均气温仅21.7℃,夏季凉爽,比北京、天津、低10℃,比承德避暑山庄低2.6℃,比北戴河低3.8℃,每当平原地区酷热难耐时节,这里却凉爽依然,故又称为“凉城”。


涞源山地,多集奇峰、怪石、云海、峡谷、瀑布于一体,峰峦秀美,沟壑深幽,以白石山、十瀑峡、仙人峪、空中草原为代表,有诸多独特景观。




拒马河有三大源头,都在县城附近,涞水源、易水源、拒马源源泉汇流,泉水喷涌,四季温凉,在华北堪称一绝。





还有唐代“兴文塔”,明清泰山宫,辽代阁院寺,还有绵延150公里的内长城,等等,古迹众多。



气候的地理的人文的这些景观,再借助涞源县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以及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开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旅游业也是涞源县重点发展开拓的产业,在全县“农业富民,矿业富县,旅游富社会”的“三富”产业发展战略中是重要的环节。旅游业是涞源的名片,以矿业吸引投资,以旅游带动农业,从市场挖掘传统,以餐饮特色开创局面,是涞源旅游业立足于农林地产的成功经验。
经过旅游引领和挖掘传统,形成以涞源地产作物为原料、以风味食品为代表的有涞源特色的餐饮文化。
涞源风味食品之所以精制多样,是由多方面的条件促成的:涞源农作物品种多,品质好。涞源地形复杂,土壤、气候多样,使得农作物品种多,主要有玉米、豆类(白豆、黑豆、云豆、绿豆、红小豆、白小豆)、黍、荞麦、莜麦、高梁、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多为一年一茬,生长期长,日照充沛,昼夜温差大,使得粮食颗粒饱满、营养丰富,富有粮食的香味。涞源庄稼只种一茬,半年闲,有充余的时间在餐饮上讲究,变换花样,粗粮细作。东西南北多方文化的融汇,也使涞源在餐饮上也综合各方品种和特色。涞源风味饮食的主要品种有:(1)糕:涞源产黍子,黍子去皮称黄米,黄米面撒在锅屉上蒸熟叫黄糕;若在给锅屉上撒面时,一层层铺上枣儿叫枣儿糕,铺上云豆叫豆子糕;黄糕可就菜食用,也可继续加工成油炸糕和枣云糕;油炸糕是黄糕包馅油炸,包豆沙馅的一般为枣核形,包菜馅的一般将枣核形两角弯回相搭成偏圆圈形,包糖馅一般为圆型;枣云糕是黄糕中卷枣,切片成云朵状,油炸。黍子不去皮磨面蒸糕叫毛糕。涞源吃糕有许多讲究:黄糕是请壮工帮忙时食用;炸糕是结婚或其他喜庆时食用(涞源称参加婚礼喝喜酒叫"吃糕");枣云糕是逢年过节时食用;枣儿糕是变换口味改善生活食用;豆子糕是出殡时食用;毛糕是新黍子刚上场,吃新粮食庆丰收时食用。涞源的黍子糕粘软香甜。黄糕还有一种吃法是沾“豆面”吃,将炒熟的黄豆拌糖磨成面,用黄糕沾着吃。用黄糕一层层迭进去吃,就是“驴打滚”。炸糕,尤其是枣云糕,讲究的是形如团云,外焦里嫩,粘不沾手,香不腻口。


(2)煎饼:小米、玉米、豆子为原料,佐以葱、花椒等,摊成直径半米以上、薄如纸、黄似金,筋道可口的大煎饼。也可裹肉裹菜,烙的油津津,“走遍南京和北京,好吃不过涞源的猪肉裹煎饼”。


(3)摊篁子:以玉米面和小米面为原料,搅成稀糊糊,待发酵后,倒在特制的铁制的摊篁撑子里温火烤制薛敏的扮演者,香气扑鼻,外焦里嫩,可加馅可不加馅,风味独特。


(4)苦(甜)荞面条:涞源的荞面苦中带甜,有特别的清香,筋道,可做擀面、拔面、??酪、凉粉、扒糕等。苦生甘、甘生津、津败火。是糖尿病人的最佳保健食品。


(5)莜面巻:莜面做饭,需先将莜麦炒熟,磨成面后再将面粉用开水烫熟,搓成卷再上锅蒸熟,被称为"三熟"。佐菜食用,别有风味。




(6)小米:涞源的黄沙土地产的毛毛谷,碾米熬粥蒸饭,清香甘甜,营养丰富,健胃清口。


(7)搅粥:搅粥不是粥,而是饭。是玉米面省时又省粮的一种做法。在玉米面粥中加面搅和,稠至可用筷子夹起止,就菜食用。是最为独特的涞源风味,它处少见。原本为艰难岁月了草度日的吃法,今日成了变换口味、改善生活的美味。




(8)豆腐:
涞源的豆子含蛋白质多,水好,做出的豆腐也好。但涞源豆腐特殊的地方还有做法与众不同,不用卤水、石膏,而是用酸浆(豆腐脑挤成豆腐时挤出的浆水发酵变酸)点制。酸浆点制的豆腐微酸、鲜嫩、口感好,没有歪味,属纯绿色食品。用涞源豆腐切片、压实、佐料水煮、晒干或熏干制成的豆腐干,越嚼越香,吃了难忘。




(9)钢丝饸饹
钢丝饸饹是涞源特有的美食,是玉米经过精选、去皮、磨面做成精细玉米面后,再经多道工艺压制而成的。生干硬,形状长,因此又被称为“钢丝面”。因为硬,在食用前要先泡,再蒸,蒸到半熟再泡、过后再蒸,这样蒸出来的面不仅劲道,而且色泽金黄。这样,可以拌上主菜和辣椒、油、麻将、醋、蒜泥等调料后凉拌着食用,也可以做为主菜煎、炒、涮、煮,各种吃法都是口感酥滑,喷香扑鼻,极具涞源特色。






涞源的饮食品种还很多,如搅疙瘩、贴饼子等等,都是涞源县城各大餐馆的招牌主食,每到旅游季节,各大餐馆客满爆棚,涞源风味的饮食供不应求。不少餐馆都是直接以涞源农家、涞源粗粮为店名的。
上述主食或菜肴的做法,主要有煮、蒸、烙、炸、溜、先蒸后煮和先煮后搅等,尤其是先蒸后煮法(钢丝饸饹等)和先煮后搅法(凉粉、搅粥等),工艺流程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非地地道道的涞源人而不能,极富地方特色。
四、传统节日与一年四季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或过大年,是人们一年中最主要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有辞旧迎新划分农历纪年的意义。
初一 大年初一天还不亮,震天的鞭炮响起,烟花划破黎明的天空。人们穿上新衣、吃完饺子,就开始去给老长辈、老领导、老朋友进行走访拜见;对一般好友则用电话、手机或短信拜年祝福,中青年或在校学生则是通过网络表达对新年的祝贺和感受。大年初一是全家团圆之日,和父母分居的儿女要在除夕或初一团拜之后携儿带妻回家团聚。拜父母、长辈之后,由老人向孙男嫡女分发压岁钱。中午,或在家摆席,酒菜俱备,丰盛无比,或下饭店,全家吃团圆饭。大年初一也有人家把正餐菜点各取一点简单拜祭亡父亡母和先人(生意人家多有同时也祭拜财神的)后再正式开餐的习俗。
初二 初一是家人或亲人团圆之日,初二则是看望家族亲戚和女方亲威的日子。
初三和初四 初一初二给家人亲戚拜完年之后,则是朋友或同事或邻居相互走动,大家喜气洋洋,相互拜年问好,泯仇谢恩,增进友谊,为来年的友好或合作定下良好起点和契机。除夕年三十一天是最忙的,忙完各事后,一般最后清扫卫生一次,然后在晚饭前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到晚上,一般是一边看央视春节晚会节目一边包饺子。有些青年男女、好友往往在除夕之夜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打牌、打麻将、喝酒,上网,愉快地玩个通宵。到零点钟声一响,城内街道、广场及家家户户里鞭炮齐鸣,炮声震天,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天空。远望城内夜景,天空绚烂缤纷如天上宫市,高楼大厦商场店铺灯火通明似人间天堂,火树银花,城市不夜。电话、手机拜年接连不断。在外地工作、打工的人们也要最晚在除夕赶回家,吃年夜饭,过团圆年。
初五 俗称小年,是家人或近亲戚团聚之日,一般要燃放鞭炮,规模逊于初一。
初六初七 这是家人亲人或亲戚朋友聚餐聚会之后人们再一次的亲密接触,一般是唱歌跳舞打牌打麻将等多人的小团体性质的聚会娱乐。
初八初九 娱乐休闲两天后,初八初九一般开始正式上班了。其实,上班后,人们又是团拜。员工同事见面相互问好拜年后便开始安排参与唱歌跳舞打牌打麻将等多人的小团体性质的聚会聚餐和娱乐活动,加深同志感情,强化团队精神。




2、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俗称灯节,是春节过后一年中第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人们较为看重的一个节日。元宵又称“汤圆”,有团团圆圆之意,象征团圆和睦幸福,很受人们欢迎。过年的喜庆气氛至此团圆狂欢中达到高潮,可比之国外的狂欢节。
涞源县城年年在这一天举办灯展,猜灯谜放烟火。机关厂矿、商厦楼宇、主要街道,包括门庭装饰灯、楼房轮廊灯、跨街彩灯等要达到标准亮化。人们从上午开始纷纷上街进行户外的活动和游逛,彩球飘舞,人海潮涌,不时有烘托气氛的表演队伍自发登场,不时有鞭炮锣鼓响起,不时有烟花爆竹响彻云宵,让人们的心里充满期待。到晚上,或是县里统一安排的烟火晚会,或是各机关厂矿乡镇农村自发燃放,绚烂缤纷的烟花爆竹此伏彼起,把涞源县城点缀的多彩多姿,激动的人心一夜难眠。
到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各城区乡镇农村厂矿几十支民艺表演队汇聚县城,各种民间节目至此纷纷登场正式亮相。一大早,县城即有阵阵锣鼓响起,到上午10点左右,几十支民艺表演队一般是在汽车站一带集合,锣鼓喧天,吸引观众,人山人海,烘托气氛。经简短仪式后民艺队便开始出发,无数人群追随围观,整个队伍一般是沿百泉路转广昌大街,再转开源路到县政府大楼一带,驻点表演后回转,经聚源大街,又回到汽车站,圆圆满满的路程至此划上圆满句号。除在政府大楼驻点表演外,多在县城几条主要大街或场地宽阔处驻点表演。节目有战鼓、秧歌、太平车、牛斗虎、狮子舞、抬花轿、跑驴、跑旱船、武术队、高翘方队等传统的形式和节奏,而高翘方队的人物形式则多有不同,年年有新变化,除张乞巧、苏三、薛仁贵等传统的民间的故事或戏曲人物属于长期保留节目外,一些传统的民间的故事或戏曲的人物的出现都受到当时电视剧热播的启发和影响,如西游记人物,三国人物,白娘子与许仙等,表现了涞源民众不断的创新魅力,使每一年的民俗表演都不完全雷同,使整个新年在这一天的狂欢里达到高潮,并落下帐幕。




3、二月二
农历二月二又称 “龙头节”,龙要冬眠,二月二是催龙醒,故称“龙抬头”。这一天,人们大都出门远足,借龙抬头的寓意祈愿自己在这一年里龙跃腾达。近几年,县城人们多有把蛇称为小龙的习惯,因为蛇有蜕皮的习性,蜕皮后才能壮大,所以,县城人们在这一天多有“吃煎饼”的新风俗,号称“扯龙皮”,寓意从此开始摆脱束缚自由成长。




4、清明节
每年阳历4月5号前后为清明时节。有组织的青少年学生及后辈到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扫墓,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清明节前一天为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介子推追随晋献公次子重耳外逃19年,在重耳继位为晋文公论功行赏封官后,介子推不愿为官,与母隐居绵山不出。晋文公放火烧山恐吓,不料介子推坚决隐居不出,与母一同被烧死。晋文公悔痛不已,将介死之日定为寒食节,并下令节前一两天不准点烟火,只准吃冷食。
吃冷食不利于健康,寒食习惯这些年已不多见,但清明节上坟烧纸扫墓祭祖已成重要的风俗,是涞源县城勉怀先人的第一大节。祭品祭器不断随时代变化,更深地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一些现象。素黄纸变成了玉帝任行长阎罗王任副行长的冥币,并且面值不断加大,从过去的几十元几百元到现在几万元上亿元,印刷技术和纸质不断改进提高到仿人民币形制。祭物祭器由过去的果品食品增加到糊制的手表、收音机、手机、电视、汽车等。
清明时节,田野山川的烟火燎缭绕不断。此时涞源正是初春,气候往往干燥多风,一不小心就会引发山火,年年高度警惕,年年难以安全。




5、四月十八庙会
原为县城城东东岳行祠的祭祀之日,后祭祀碧霞圣母,即“奶奶庙”,有求子显应之说,后成庙会。但是,却以现在拒马河三个源头之一的涞水源起源的传说流传最广,最为涞源县城群众接受和流传。传说古时候现在兴文塔地方住一农家,恶婆婆虐待小脚儿媳,让她每天往返数里去担水。小脚儿媳不堪其苦,路遇一白须老人同情施救送她马鞭,让她把马鞭放到水缸里,每天按下略提水缸就满了。不料数天后,即农历四月十八这天,恶婆婆发现儿媳得以休闲,大怒,拉出马鞭要打儿媳,马鞭化巨龙飞天而去,从水缸涌出滚滚洪水冲走恶婆婆,也冲毁无数良田冲走无数良民。儿媳不忍,拿口破锅扣在水缸上,自己坐镇不敢离开。洪水止住了,儿媳也坐化而亡,只是从破锅缝隙涌出汩汩泉流,形成现在涞水源的源流。后人便在此建塔修庙予以供奉,俗称“奶奶庙”,取代了或是与碧霞圣母合二为一,因为诉告求子心愿的香客依然很多,香火依然极盛,四月十八庙会也是全县最大规模的庙会。
 兴文塔是有据可证的唐代建筑,是涞源唐代冶铜铸钱富甲一方的佐证。不过,四月十八庙会还是影响很大,作为信仰、市场和休闲等多重生活内容的综合体,庙会期间,县内外省内外三教九流各行各业人士,四面八方形形色色人流,如潮水般涌进县城,说话声嘈杂声叫卖声表演声混成一片,服装摊餐饮摊曲艺摊赌骗摊斑驳路离。普通民众自发地自由地活跃在这块民间土壤之中,表现、展现、交流、融汇、发扬、继承着这些世俗的民间的生活的本质的信仰方式、交换方式、休闲方式、文化方式、交际方式。在微缩了大千世界的庙会生活场景中,特定的社会生活现象、特定的社会群体行为、特定的民间宗教形式,常常与民主科学法治这些现代化生活主题的理想相悖。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是社会主流,四月十八庙会主题也改称涞源县物质交流大会,成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产物,强调招商引资,强化摊位管理,经济和收费的功能突出起来。加之近些年歌舞厅、台球厅、电视和网络等新文化形式的普及和冲击,庙会民俗文化的交流作用逐渐淡化。




6、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单五"。起源于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跳泪罗江自尽,后人用苇叶包米投江,祭祖屈原,祈愿鱼虾吃后不再侵尸。后渐成五月单五家家户户包棕子习俗,影响全国,流传至今。现在,在家包棕子的人家依然不少,从市场买棕子的人家也已很多。棕子依然用苇叶包煮,原料依然以糯米或黄米为主,辅料和味道却有很大变化,由原来的花生、枣、豆等增加到各种肉食、果脯、海鲜等。往往是有时间包棕子的人家要多包一些分给其它亲朋好友享用。许多人家吃棕子已经不再只限于端午节这一天。城区农户人家还保留这一天早起到野外采回艾蒿放在大门头上以避邪的习俗。




7、六月十三祈雨节
涞源县的“祈雨节”,源于涞源县南部山区唐河两岸走马驿和南北城子一带。当地是涞源小麦主产地,春夏之交小麦灌浆时往往干旱少雨,各村便多寻水源处奉为龙王,地点并不确定,灵应的话多供奉几年,不灵的话再换水源处供奉。祈雨时青壮年烈日下抬龙王敲锣掎鼓沿街道游行,老年人或去水源处或在村民房屋宽敞处设龙王牌位跪拜、乞求和供奉。供奉的食品多是用面食制作的童男童女或鸡鸭猪牛鱼蟹等,统称为捏面人或白面人,多由巧女巧妇巧手蒸作,象形绘色,惟妙惟肖,尽显民间手艺。各家儿童拿着争到街面显摆炫耀,比一比谁家有巧女巧妇,也为农村儿童贫乏的文化生活增添了娱乐和喜庆。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居民大量迁移县城,加之县城许多干部出生在或在当地工作过,故在县城有较大影响。近些年捏面人的少了,大多人家过节时只是多做几个菜肴改善一下生活而已,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只是“祈雨节”的本来意义已经淡化。


8、七夕节
农历七月七为七夕节,也称"乞巧节"。传说天上织女与人间牛郎这一天在鹊桥相会,年轻人晚上静候葡萄架下可听到两人会面的情话,可学到爱情技巧。这几年有称之为"中国情人节"的,但没有具体活动承载,并没有形成仪式性的影响。




9、七月十五
俗称鬼节,来源有三,一说的有个善于搓麻制衣的女子人称麻姑,其夫被某官杀害,自己被某官所夺,麻姑不屈,将某官杀死后自刎,事发在七月十五日,后人纪念,遂成节日。二说道家称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道家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三说佛家称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盂兰盆是“Ullabana”的音译略词,本意是“倒悬之苦”。据“盂兰盆经”解释,说目连尊者为拯救陷入饿鬼道的母亲,按照佛教教义在7月15日(阴历)供奉各种食品为供品,以这个法式救出了母亲,后遂成节日。也许是佛教的影响居多,涞源县城称之为鬼节的影响最大,民间非常重视,多限于在家中大门口烧纸上香,一是怀念先人(多是已故但尚未满三年的长辈),二是祈愿野鬼不会骚扰。也有当日到祖坟、墓地摆供、烧纸的。




10、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我国古代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到唐宋及后,赏月祭月很盛行,也很风雅。中秋节传说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曾经流传甚广,只是现在青年人知道得很少了。许多人知道的是中秋节吃月饼,月饼从元末起源的说法有很多人知道和相信。传说元朝统治极为残暴,各地官兵不但驻城驻村侵占耕地食粮,还占有新婚女子初夜权,人人痛恨,在月饼中夹藏“八月十五杀家鞑子”的信息,约定起事。
涞源县城非常重视中秋节,是可以比重春节的另一个大节。在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尽可能地团圆,一家人、两代人、三代人、四代人一起赏月吃月饼。以月圆寓意家人团圆,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祈盼幸福。月饼还是送亲访友、敬重领导的好礼物,月饼的作法是越来越复杂,规格和价格是越来越高。为庆中秋,县政协部门一般都要举行社会各界"中秋茶话会"。




11、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但在涞源县城影响不大,只是国家改设为“老人节”以后才有了较大影响。节日前后,有关部门往往组织老干部老职工上街表演节目,也有开展旅游、外出参观、开运动会、举行书画展、文艺演出活动的,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祝他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人节的影响越来越大,涞源县城中青年人多借此回家看看,给老人带些礼品补品或生活用品,有了越来越多的敬老内涵。




12、十月一寒衣节
农历十月一日为"寒衣节"。传说秦朝时孟姜女历经艰苦给修万里长城的丈夫送寒衣,但寒衣送到,丈夫早在一年前已被累死,孟姜女哭倒长城烧掉寒衣,哀痛寄托缅杯之情影响至今,成北方大节。每逢十月一,涞源县城人们都要到墓地坟头上烧寒衣烧纸钱给死去的亲人。




13、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传说旧时有一村民濒于饿死,村民们各抓一把粮米接济他,在大锅熬成粥。日逢腊月初八,又是共用八样粮米,故称腊八粥或八宝粥。以后成习俗相互赠送,以示勤俭持家,苦难共济。习俗流传至今,但今日人们所做的腊八粥与过去大不相同,用料更加丰富、制作更加精细,品种更加多样,味道更加甜美。只是现代化工业化的产品没有了时令限制,使民俗的味道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县城居民还有腊八“闭蒜”的风俗,这一天把剥皮蒜用老醋封闭泡制数日,蒜变绿,醋变鲜,味道鲜美,且有健身之效。




13、祭灶节
农历腊月二十三又称祭灶节或灶王节。灶王早期有炎帝之说,后来发展成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夫妻合体的民间土神,专司锅灶。腊月二十三这天,居民要在锅灶上方贴灶王像,两边配“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对联。供品主要是麻糖等。民谚这样说:“腊月二十三,灶王升上天,麻糖甜又粘,灶王报告难,坏话不要说,回来多包涵。”,也是一种民间行赌对付官吏的心态,可比之“村哄县,县哄乡,全省哄弄党中央”的本地新民谚。
腊月二十三是县城大规模彻底地打扫房屋的最后期限,过了这天就不能打扫房屋了,廖晓乔只能开始做豆腐、割肉、杀鸡、洗鱼等置办年货的事务了。




14、除夕
节前准备
由县政府规定从正月初一开始休假七天或更多襄阳党建网,并安排相应的防火防盗等加强社会治安值班工作。有些机关节前几天就开始轮流值班,其他人就开始忙年了。
实际上,早在春节将近,县里有关部门即组织春节晚会排练和表演,录制后在春节期间由县电视台播放。
许多机关和企事业等单位纷纷给职工发放奖金或年货,节前要举行春节联欢会、文艺演唱会,看望上级领导、友好单位和人员,走访慰问老职工、贫困家庭等。
有条件的还要聚餐一次,预祝春节愉快全家欢乐,算是提前拜年了。
对于远方亲朋好友,许多人还要发贺年卡、寄礼品、打电话、发短讯,以示祝贺。商家则是开始大打推销年货之仗,降价、打折、返现、甩卖,五花八门,硝烟弥漫,县城各年货市场一片繁忙。
聚源(沙河)大街临时性年货市场能从头摆到尾还是一片拥挤,从腊月二十二到二十八双日集上更是商家和置年货者、逛街者一时人满为盛。一些交通道口边、社区集散地也多有临时年货摊点,光临的人也很多,整个县城呈现出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
机关门庭、城区街道、广场、门店、公园等都要整治一新,摆上鲜花、挂上国旗、彩旗和"欢度春节"的标语和灯笼,贴上鲜艳的春联。
一般人家在腊月二十三前即打扫好卫生,节前一周内则是布置房间,买些鲜花、年画、装饰品放置客厅、房间。
城中各村仍有用松树枝搭牌楼、挂彩灯、在村中敲大鼓以准备社火的习俗。
年三十的一天是最忙的,忙完各事后,一般最后清扫卫生一次,然后在晚饭前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
到晚上,一般是一边看央视春节晚会节目一边包饺子。
有些青年男女、好友往往在除夕之夜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打牌、打麻将、喝酒,上网,愉快地玩个通宵,也就是“熬年”。
到零点钟声一响,城内街道、广场及家家户户里鞭炮齐鸣,炮声震天,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天空。远望城内夜景,天空绚烂缤纷如天上宫市,高楼大厦商场店铺灯火通明似人间天堂,火树银花,城市不夜。电话、手机拜年接连不断。在外地工作、打工的人们也要最晚在除夕赶回家,吃年夜饭,过团圆年。
一年四季,以节为点,周而复始,走过人生。




五、现代节日与外来节日
现代节日
1、元旦
辛亥革命后,我国改用世界通用公历,以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元旦和春节相近一个来月,因是外来节日,县城居民一般不怎么庆祝,只是作为快过春节的一个时间提示。政府机关一般放三天假,有关部门则是总结上年成绩,计划新年的工作。机关厂矿、商厦楼宇、主要街道等县城标志性建筑都要打开门庭装饰灯、楼房轮廊灯、跨街彩灯等来营造过节气氛。




2、三八妇女节
又称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1949年我国中央政府将三月八日定为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为庆贺“三八”,县里妇联部门都要进行"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五好文明家庭"
等几项表彰活动。有条件的单位或少或多地要给女职工发放女女性用品或日用品,以表福利和关照。




3、植树节
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涞源县非常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因为涞源是山区,历史上也是林业大县,现有许多荒山荒地等待种植。但涞源是高寒山区,要推后一个月才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机关厂矿农村学校都要停工停课一至两天去植树,各单位都有责任林,多有责任到人的。




4、3·15消费日
1983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联盟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国自1987年开始,中国消协和地方消协每年都联合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涞源有关部门每年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一般要集中举办消费者权益日大型咨询服务活动。现场设受理投诉区、宣传咨询服务区、打假成果展示区、名优产品展示区等。同时深入社区、街道进行咨询服务,宣传科学消费、绿色消费,普及法律维权知识。




5、五一劳动节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6·1万名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日举行大罢工获得胜利。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每年五一劳动节,涞源县有关部门都要进行评选和表彰劳模的活动,并且几个部门还要联合组织职工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涞源的乒乓球、篮球、中国象棋民间基础深厚,是体育比赛的主要内容。
自国家工作工时制度改进并安排旅游黄金周以后,五一是黄金周的开始,也是涞源旅游旺季的开始,此时的涞源,春光明媚、万物葱笼、天高云远、空气清新,县内外省内外的旅客纷纷来到县城玩偶特工,宾馆、餐厅和各旅游景点一时人满为患。富裕起来的涞源人也多有出县出省或出国旅游的。




6、五四肯年节
源于1919年五四运动,活动又以青年为主。因为处于旅游黄金周之中,一些活动往往成为黄金周文体活动的一部分。源于涞源的国家希望工程多曾是五四青年节活动的重要内容。




7、护士节
每年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是为纪念近代护理学创始人英国费罗伦斯·南丁格尔而于1912年设立。近两年在涞源有了影响,有关部门除组织表彰、走访、培训等活动外,也组织护士上街进行宣传和咨询活动。




8、六一儿童节
每年六月一日为儿童节,一般是全县学校放假半天,节前后各学校都要组织少儿文体活动和表彰活动。




9、七一
每年七月一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中共涞源县委及各级党组织每年此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利用节日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理论培训、培养发展新党员、组织老党员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先进个人,表彰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等项活动。




10、八一建军节
每年八月一日为建军节,源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这一天,军人放假半天,涞源县党政军领导每年召开八一建军节军民联欢会、庆祝会,并到驻县部队进行走访、慰问,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11、教师节
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全国人大常委会1985年1月通过确定。教师节到来之际,县领导和教育部门为教师召开庆祝会、座谈会、娱乐会,表彰优秀教师和名师、名校,走访慰问老教师,号召全社会形成尊师爱教之风。学生也有为自己老师送贺卡、纪念品和礼物等的做法。




12、国庆节
每年十月一日为国庆节,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县里有关部门都举办不同形式的庆祝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画展,升挂国旗、彩旗、红灯和 "欢度国庆"标语。主要街道、主要场所要设置五颜六色的夜景,摆放造型不同的鲜花。
国庆节正值金秋黄金周,是涞源旅游最后的旺季,富裕起来的涞源人则多到南方旅游。




13、记者节
每年11月8日为记者节,源于1938年11月8日中国记协成立。近两年才在涞源有了影响,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涞源新闻界工作者进行表彰并聚餐。




外来节日
1、情人节
每年2月14·日为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源于古代罗马人瓦伦丁因反抗罗马统治入狱于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刑。刑前,他给监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的一片情怀,后人将2月14日定为情人节,欧美很流行。情人节在涞源影响很大,许多大商场、花店、网站、饭店、景点等也纷纷为情人节推波助澜。节日里,青年男女纷纷以书信、贺卡、手机、短讯、跳舞、吃饭、献花、送巧克力、游览、看影视等形式向情人表达自己的情意,加深感情,也有的向自己心爱之人表达求婚之心。情人节也扩大影响到中者年人,不过,经常有婚外情的味道。



2、愚人节(4月1日)
源于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以1月1日为新的一年,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仍固执地把4月1日当作新年伊始进行庆祝。于是,主张改革的一些人就在4月1日这天以嘲弄、滑稽的手段给他们送假礼、参加假招待会、吃假菜、假给钱包等嘲弄他们,并称他们为“四月傻瓜”,从此,人们便在4月1日互相愚弄,成为法国的风俗,后传至英美等国。涞源是近两年随网络文化的普及才兴起的,主要是中青年与很要好的朋友、熟人之间互相开玩笑,以搏一笑。中老年中也有相当的人群知道,但只是知道而已,并不做愚人活动。




3、母亲节
西方许多国家把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源于17世纪英格兰人,1914年美国官方将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定为母亲节,随后,丹麦、芬兰、意大利、比利时、土耳其等国家也都在这天过起母亲节,遂成国际性节日。近年来,涞源一些人也过母亲节,有些商家卖起母亲礼物,女儿们则为母亲献贺卡、下饭店、参观游览、送礼物等,以表孝顺之心。




4、父亲节
源于1934年美国国会为纪念华盛顿市的多德夫人感念父亲独自养育之恩,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后来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通过教堂仪式、送卡和礼物纪念父亲节。过去我县对此节知之甚少,但近年随着母亲节的传入,有些儿女相应在这天也为父亲过起了父亲节。其主要形式是向父亲送礼物、帮父亲做事、会餐祝福等。




5、万圣节 (10月31日)
也称 "鬼节"。传说五百年前爱尔兰人认为这天是冬季到来,人的亡魂要回故地寻找生灵,借此再生。活人怕死魂找到活的生灵,便熄掉炉火、烛光,也装鬼驱鬼。后来罗马人则用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来赶走四周的妖魔。万圣节虽是西方的鬼节,近年却在涞源网络中、青年中津津乐道,在万圣节到来之际,许多网站、商场、玩具店等会推出了恶作剧、恐怖游戏、恐怖脸谱、玩具、恐怖片等。




6、圣诞节
每年12月25日为圣诞节,源于西方耶酥降生的故事,涞源近两年随着网络文化的传播也受到此节的影响,但多限于中青年,对他们来说,圣诞节仅是提示性的系列节日的开始,随后将至的是阳历新年、春节、情人节、元宵节等一连串节日。也有一些青少年看着圣诞老人、圣诞树,吃着圣诞大餐,唱着圣诞歌跳着舞尽情狂欢飙城,畅谈自己的圣诞愿望,显示生活的另类。




六、人生礼仪与典礼规程
1、诞辰




诞辰礼之所以备受社会和家庭关注,一是社会增加了新成员,社会角色同时也开始确立,二是家庭和家族的血缘有所继承。
涞源县城人称妇女怀孕为“有喜”,把这个喜讯确认传播后,娘家或婆家开始为小孩准备衣物、被褥。
婴儿出生后,要给亲朋好友报喜,亲友上门贺喜,多数送礼金,也有少数人送婴儿用品和营养物品。
产妇产后一个月不出门,不下地干活,产房门口挂红布条示意人们不要随便进出,俗称“坐月子”。期间产妇要多卧床休息,还要吃高脂肪高蛋白的营养食品,如鸡蛋、面条、小米粥加红糖、鸡汤等。
一般是女孩出生九天后“祝九日”,主要是邀请娘家人。男孩出生一个月后称为“满月”,为庆祝家庭添人进口的大喜事,满月日广邀亲朋设宴款待。亲朋则或是随礼金,或是赠送婴幼衣装。宴席期间将婴儿抱给来宾看望,表示答谢意愿。
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男孩女孩诞生礼区别不再严格,一般是“祝九日”只始于近亲,“祝满月”则广邀亲朋。
2、祝寿




俗称“过寿子”或“过生日”。生日前一天要吃面条,意为长寿面。生日则要吃烙饼,意思是翻身兴起,也称翻身饼。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重视过生日。小孩过生日,家长给孩子买生日礼物,礼物多为学习用品、玩具、衣物等。还要吹蜡烛,唱“祝生日快乐”歌,分吃生日蛋糕,有的亲属也送生日礼物。有条件的家庭则是一家人和小孩的朋友一起到饭店聚餐摆宴。 
中青年过生日要淡化一些,可过可不过,过的话一般是邀请几个密友到家或在饭店聚餐。
60大寿则是人生礼仪的大事,大都很隆重,子女儿孙是应到必到,有的人家也邀请亲朋好友。一般在家里或在饭店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客人,席间,客人和子女儿孙要向寿星敬酒,献歌,分吃生日蛋糕,欢歌笑语,喜气洋洋。
3、婚礼




男女双方共同筹建组成一个新家庭,大体经历认识、相恋、定婚、结婚4个阶段。
青年男女找对象主要从职业、学历、能力、家境、人品、收入、相貌等方面选择。不论别人介绍或自己认识,如对对方满意,便约定时间见面。认识后双方进一步接触,如同意,就进入恋爱阶段。
双方通过频繁接触,加深了对双方的性格、爱好、品行等的了解,达到情同意合并且双方家长同意后,由男方家长提议“定婚”。
定婚这天,双方父母、直系亲属到场,相互介绍,还要在家中或酒店摆酒席,并商定择吉日良辰结婚。男方视其经济状况要给女方适当的聘礼。定婚择下结婚吉日,双方便开始筹备,如装修新房、购买家具、通知亲友、预订婚车、酒席等等,样样不可或缺。
结婚庆典是人生礼仪的大事,双方极为重视,到结婚正日,由新郎家的一位长辈带领同辈数人和小辈一人,拿着“离娘肉”(用红线扎好的猪肉约6斤和4棵去皮大葱,还有住址包和两双红筷子)去女方家中娶新娘,录象车跟随。到新娘家后,新娘新郎吃“喜面”,在面条里放两个荷包蛋,一人吃一个。新娘家要将“离娘肉”割下一半,另一半重新扎好带回。新娘要由娘家哥哥抱上车,娘家妈妈不送姑娘,不参加婚礼。新娘一般要在中午十二点前娶回,将到新郞家门口时,鞭炮先鸣,迎亲队伍迎上前去与娶亲队伍会合,新娘在新郎陪伴下,或者铺设红地毯,一般是新郎把新娘从婚车上抱到新房邛崃吧,新娘的脚不能落地。进新房后,身着婚礼服手端红色脸盆走到婆婆面前,将红脸盆送给婆婆,婆婆接盆后,要给儿媳红包。随后,送亲的人们便抬着新娘陪嫁的衣服、家电等进入新房。之后,新郎新娘到酒店后与在座亲朋好友一一相认并敬酒表示感谢光临。然后步入主婚宴,主婚宴一般是两席,一席接待娘家送亲人,一席是新郎新娘和最重要的亲人和伴郎伴娘等。
从酒店回到新房,由男方的成年女亲陪伴,一是让新娘得到休息和照顾,二是说一些洞房秘事的经验和事项。到晚上新郎新娘入洞房,也就算完成了人生大事,结婚了。
涞源县城过去有闹洞房的习俗,做弟妹的同辈人和小辈人除向新郎新娘要喜糖要喜钱,还要对新娘泼脏水、扔东西、被子里埋东西、听洞房等,搞一些恶作剧。随着社会进步,这些即不尊重妇女又破坏喜庆气氛的恶作剧已经很少见到,大多是新郎新娘被迫多散发喜钱喜糖而已。
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携礼至女方家拜见岳父岳母,称之“回门”,男方可邀三两个同伴好友同去,女家则邀亲族相陪,以酒饭招待,天黑方回。
由于涞源各地风俗不同,影响到县城也不完全相同,也有结婚后有婆家住七八天,回门娘家住八九天的,俗称“婆七娘八,越过越发”、或“婆八娘九,越过越有”。
回门以后,整个婚礼也就结束了。
涞源县城的贫富差距远比周边县市为大,社会地位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婚礼的规模、场面、收入就在不相同。以礼金而言,普通人家收礼只在一两万之间,减去成本,人情利润不过三五千元人民币。有点小实权小实惠的人家收礼可到四至六万,减去成本,人情利润可到三四万元人民币,科局长以上干部再实权在握的,就远远超过十万了,减去成本,人情利润高达七八万元人民币以上,可相当县城普通人家近十年的收入了。
婚宴的规模差别就更大了,一般人家不过二三十桌,而地位高势力大财力厚的人家,能达到八九十桌以至上百桌。上礼金随份子给广大普通干部群众造成很大经济负担,只是屡禁难止,且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4、乔迁




迁进新居,俗称“乔迁之喜”,搬前要找阴阳先生看日期,主要是看“千金煞”方位和吉日,到日到时要安锅起火,俗称“应工夫”。忌门三日后再正式搬迁,请亲友贺喜。
5、开业




 
企业开业,一般是先找阴阳先生选择良辰吉日,到时,放鞭炮,贴对联,亲友携礼祝贺,主人设宴感谢。大型企业近两年多在开业时请乐队歌手举办演唱会,以壮企业声势,以显企业实力。
6、上梁




 
盖新房是家业扩大的明显标志,普遍视为喜事,盖房上中檩,俗称“上梁”,一般要找阴阳先生选日择吉,到日到时请亲友帮忙,在鞭炮声中上梁。
7、丧仪








有生就有死,除非是猝死或暴丧,一般居民病重病危,大都送医院抢救,医治无效后,赶紧给死者换上新衣或平时最爱穿的衣服,一般是趁尸体尚温未僵硬时除去旧服,穿戴寿衣,将死者脸朝上平放炕上,脸上蒙张烧纸或红布,给死者手握“打狗棒”、烧头纸,等待入殓。寿衣或做或买大都是提前准备,男为长袍马褂里单外棉脚穿布靴,女为长裙,有清末民初服饰遗风。安放后造化仙王,放炮报知乡邻,乡邻闻讯,即前来帮忙,请阴阳先生定阴宅,请村人掘墓地,同时准备棺木,并商定吊唁和下葬日期,派人讣告亲友吊唁。
 待亲人和近亲聚齐一瞻遗容后,在当日晚十二点前即将尸体从灵床移入院内灵棚里的棺木内,俗称入敛。次日或第三日,孝男孝女披麻戴孝及小辈去亲朋好友处通知吊唁,并说明出灵日期,俗称“送孝”。灵棚用白纸挂长横幅,一般是“永言孝思”字样,两边对联则是驾鹤西游内容。棺木前设置供桌,上置披挂黑纱的遗照和位牌,牌位前放供品、香炉、燃烛和音响等。烛火不能熄灭,也叫“长明灯”。音响则播放凄乐衰声,营造悲伤气氛。夜间安排孝子孝侄轮换彻夜守灵,晚十二点前吹鼓班子唱歌唱戏,借机收取女儿女婿孝子孝侄的点歌钱。
下葬日前一日为吊唁日,俗称开吊,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前即吊唁结束。吊唁时主家请吹鼓手一班或两班,伴随鼓乐琐呐及爆竹声声,乡邻及好友开始吊唁,分拨成伙,络绎不绝。吊者携带为死人做的纸扎,除旧式的幡、阴楼、斗、牛、驴及花圈挽幛外,还有新式的电视、冰箱、汽车等。再按交往关系程度再上礼金 30元至50元不等,关系过密的也有上百元以上或更多的,有账房专司收礼登记事宜。孝子孝侄披麻戴孝,跪聚灵前,一有吊客即刻哭灵或扣头还礼。
到下葬日,家人及近亲友再次祭吊后即启灵出村。在村外略作停留,家人近亲最后祭拜,劝回不去坟地的亲友,下葬队伍即浩荡上路,不能停歇,定要赶在中午十二点前入土为安。三日后孝男孝女圆坟,即“上三日坟”。之后逢七上坟烧纸,连过七七,到一百天上“百日坟”后,丧事方告结束。一周年后,直系亲戚到墓地祭奠,即“上周年坟”。
涞源县城不习火葬,城区居民亡故后,习俗不在城内停丧火化,多运回老家,按乡俗土葬于祖莹。不少人家在乡下仍有老宅旧屋,祖坟、祖屋是他们与故土相联的一条纽带,一个人在县城再有华屋美舍,但叶落归根,这个根便是故乡的一抔黄土。
人死了,一但回到老家,不论生前高官厚禄,也得入乡随俗,与普通乡民一般。
七、民间禁忌与生活忌讳




民间禁忌即人们常说的忌讳,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体对个体的禁约力量,是民俗重要部分。《礼记·曲礼》即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记载,许多禁忌内容是从古即有,又随社会变化不断更新。涞源县城的民间禁忌更多受到来自山西民俗的影响。
1、年节禁忌




正月是一年更始,是新一年年运兆示期,所以在民间最受重视,以大年初一为代表,禁忌也最多。
1}、忌打 (砸)碎 (坏)器物。平时打碎器物会给生活造成损失,如果在新年开始打碎器物则是不好兆头。预示一年不太顺利。为了"逢凶化吉",就说:"岁 (碎)岁平安",或说 "越打越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等以作被解。
2}、丧家忌拜年。家有丧事,过年的一切欢愉之行事都得取消或减或改。其中,不贴春联,不换新衣,初一不早起拜年等,特别是忌讳到别家去拜年。别人也尽量不到丧家拜年,如不得已要去拜年时,则不能进屋,只能站在门外说一声"拜年来了"。
3}、忌家庭内外生气、吵架骂人。
4}、忌迁居。
5}、忌动刀弄杖。刀、杖、斧、剪是有破坏作用的器具,以避 "破"、"凶"等事发生。
6}、忌洒扫庭除。水土象征"财气",不把 "财气"扫走。
7}、忌动针线。恐有差错,招至破败之事临头。
8}、忌讨债。本日债主不讨债。俗谓这一天讨债,对双方都不吉利。
9}、忌给压岁钱为单数。是日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但金额必须是整数或双数。10}、忌杀生。俗谓今日杀生会有刀灾、兵灾、血灾等祸灾发生。
11}、忌殡葬。人死在大年初一的汉献帝新传,要外称是初二死的。更不能在
当日殡葬,要等到初二、三之后才能葬埋。
12}、忌在别人家就餐。
13}、忌煮破饺子。如果饺子煮破了,也不能说 "破",要说煮"挣了"或“飞了”。
14}、忌喝粥、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遇雨淋,或庄稼被水淹,地被水冲毁。
15}、忌吃红薯和粗粮,否则以为其家太穷。
16}、初五禁忌 正月初五,此日为"破五"。俗以为初五之前的百事禁忌,初五之后则可以破忌,故称 "破五"。是日,当吃饺子,以捏合其破。
2、其它节日禁忌



1}、正月十五忌新媳妇回娘家。民间俗语说:“看了娘家灯,要死老公公”。
2}、正月忌剃头。俗语有“正月剃头,仿死舅舅”的说法。
3}、二月二,民间称“龙抬头”日,这天不能动刀剪、针线,否则会伤“龙眼”。
媳妇出门也不能回娘家,以免夫婿发达后被休。
4}、七月十五晚上忌出门。
5}、八月十五女子忌回娘家,因为团圆之日女子已是娘家的外人,且对夫妻不利。
6}、过寿诞时忌说不吉利的话。
7}、高龄者若到73、84岁则一年中忌说这个年龄,因为孔子活了73 岁,孟子活了84岁,民谚有“72,84,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
3、婚姻禁忌




关于婚姻的禁忌过去有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禁忌已经解除,但仍有很多民间禁忌,按<<婚姻法>>中的确认,主要是近亲不能结婚。一是指表亲禁忌,俗称"骨血不倒流",所以姑舅表亲不通婚,我国的婚姻法也有此规定;再是指同姓中没出五服的不通婚,也就是血缘没有超出五代的不通婚。
4、阴阳宅禁忌



修房建舍造墓立碑是家庭家族中大事,各种禁忌内容很多,民间有专门的阴阳先生毕生从事,也很有民间权威。
涞源县城较为流行的说法,建房选地要顺应自然地势,坐北朝南,正房高大于东西厢房和南房,这是根据地理气候环境,为了避风、向阳。凡是处在道路冲射处、城门口、监狱门边、庙后和庙右的地方,绝不是建房的佳址。
选择阴宅主要是必须有所依托,有靠山,走势宽阔,禁忌险地绝地。
5、婚庆礼仪禁忌




 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家庭大事,所以婚礼自然也就很为重视,礼仪很多,禁忌也更多。近些年来,已有了很多革除,但仍有沿用。
(1)忌年。当年无立春之年为“寡妇年”,俗谓是年结婚会成“寡妇”。若一年内有两个立春之年,各地说法不同。认为好者,是,"双春双喜",认为不好者,是 "双春冲双喜"。
(2)忌月。一般易发生不良气象的月份,如阴雨、酷热等。婚庆月份,主要按男女的"生辰八字"来确定。
(3)忌日,俗说"好事成双",所以一般单日不要。但仍为吉日,主要按男女双方的属相、生辰来确定。如果婚日一旦确定,就不能再变。
(4)忌时:忌午后人门。新娘必须在午前,即正午12时前,到新郎家举行完典礼仪式。
(5)新娘服饰禁忌:须是"喜庆"色,禁穿黑灰兰等不喜庆之色。
(6)迎亲禁忌:这是婚礼中禁忌最多的一项内容古墓伏尸。主要是:禁寡妇、残疾、儿女不全、近期家有丧事等的人迎亲。还有近亲人的"姑不接"。
7)送亲禁忌:送亲人选的条件和迎亲人的条件大体相同,但人数一定要双数,而且近亲人中的"姨不送"。
8)途中忌。最流行的是忌走回头路,即迎送途径不能重复,“各走各的路”。尤其是出新娘家、到达新郎家的路绝不能重复。还有,不能与另一家迎娶队相遇,如相遇就丢喜字、喜糖以示破解。也有互换手帕以示破解的。但如遇与丧葬队伍相遇,见棺材则认为是好事,俗称“遇财”。如途中必经坟、庙、叉路口、桥、河等地时,一定要丢喜字,或丢面额小的钱币,同时以红毡遮盖住新人。
9)新娘进门忌。新人不能下轿(车)不能直接入院,不能先入新房,必须举行典礼后,方能入洞房。
10)其它:如有两家或多家同时结婚,各方都争早行动,绝不能同时同路同行。如遇此事,须由操办喜事的主要负责人出面,或由双方家长协商解决。丧家的主要成员不能参加任何婚庆活动。
6、丧仪禁忌




民间称为 "白事"。从人死到最后发丧,各项礼仪很繁杂,现在虽有改进,也仍有一些禁忌流行。
1)死者必须穿寿衣,由有经验的人给死者穿戴好。光着身子走,显示后辈人不孝。
2)灵床底下忌猫狗穿过。俗称这样会"炸尸"。
3)丧棺:最好的柏木,次为松,再次为杨柳木,忌用榆槐木做棺材。
5)入硷时,须用布将尸体护着,忌见太阳,更忌淋雨雪、围观者,丧家此时忌呼他人姓名。
6)下葬时,埋棺的穴深一定要按传统规定,忌超深超浅,棺材的头尾要按坟地传统走向,不能随意放置。不能呼叫任何人姓名。
7)下葬后从坟地回家的途中忌分途,孝子忌与人说话,忌肆意张望。
8)治丧期 (特别是百日内)忌走亲访友,盛宴宾朋,更不能操办婚庆之事。丧家主要成员忌参加他人婚庆之事。丧家当年不能拜年,也不能接受他人拜年。
9)居丧期忌穿鲜艳服装。
八、涞源县民俗的权势化趋势与实利化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一九九二年以后,呈热潮式跳跃式前进,各种“热”依次是“经商热”“旅游开发热”“旧城拆迁改造热”“文凭热”“兼职热”“民工热”“开矿热”“房地产开发热”等等。




各种“热”的出现,大多是建立在经济增长新视点和经济发展新重点上的经济热潮,进而是社会思潮。有的“热”不止一次,有的“热”在反复中走向市场化的理性和成熟。
依次出现或反复出现的各种热潮,从社会来看是焦点和带动,从民俗看是世俗和实利,社会流行的各种“热点”,代表着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也是研究民俗民风观念变革的窗口丑女七嫁。
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热点”,数量之多、变化之快、追逐者之众,足以令人眼花缭乱,但其间除有些人的价值观念确实有所改变外,多数人只是盲目从众,是随大流,其深层的价值观念并没有改变。深层的价值观念变革,是一种带有实质性、根本性的观念更新,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初具模型,其对传统民俗的深层影响才日益凸现出来。
按照过去传统的价值观,“老的”就是“对的”,资深的、官大的,在价值的等级上就排的高。所谓德高望重,往往是对长者、尊者的专用。对长者的敬畏也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在民俗上则是民俗活动载体的召集人和推广人,也是群体意识制约个体意识的代言人,往往是由长者担当。
现在,这一点已有较大变化,表现为年轻人占据社会主要地位,年轻的基层干部扮演了民俗推广人召集人和群体代言人的角色。






我长年工作在农村和城区,亲身经历,早在九七年,县里基本实现了基层村级班子的年轻化,到现在,不仅是逢年过节的集体事务由村班子组织,大多村民的婚丧嫁娶事务的总管也大多由村书记或村主任担任。2000年前后,河北省对基层农村推行过“乡规民约”的办法,就是把一些健康的符合精神文明要求的民风民俗修订成典,成为村民或居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乡规民约>>,从民间的层面上升到制度化的地位。
传统的价值观倡导“重义轻利”“安能弯腰事权贵”,现在,对实利和权势的追逐成了自我成功和个人价值的表现和实现,倒是“贫穷”越来越没有市场,“穷人”越来越没有颜面。在价值选择和评价上,人们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追求和取向日趋多样,人们用自己的好恶判断事物,不再盲目听从长者和群体的评价,个人的价值取舍也不再盲目服从长者和集体的安排,以传统价值为核心以民俗为规则的道德制约力量日渐减弱。
其实,纵观民俗的起源和形成,表面上是对自然力量和神秘力量的敬畏,本质上则是能够对衣食住行和自我发展有所帮助有所改善,只是在漫长历史沉淀中上升到社会意识层面的,而今天,又在各种热潮中回归了世俗和实利。
 涞源是河北省西部山区的一个县城,连接晋冀两省,又是河北坝上地区与平原地区的交通要道,民风民俗多有周边县市影响。

以下图片选自百度民俗吧、涞源吧雪纷飞女士的《2012年涞源县四月十八庙会》摄影专题,在此致谢!





农历四月十八庙会是涞源影响最大的庙会,香客和教众现行行为状况,对民俗实利化和权势化的变动趋势能有很明显的反映和表现。




过去,庙会是民间宗教的祭拜,是信教群众的聚会,在为香客和教众食住服务过程中具有了商业交换功能。现在,不仅名称改为“物资交流大会”,而且明确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大会;
过去,是民间群众自发的组织和聚会,现在,有县政府统一的领导,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由群众行为变成了官方行为;
过去,自发的群众,虔诚的信仰,民间宗教的礼仪,往往能起到教化社会的作用,现在,则是庙会带来了无限商机,县内外省内外商贾趋之若骛,不论是假冒伪劣的产品,还是聚赌设局的游戏,或是涉黄近裸的表演,都是有伤风化;
过去,自发的捐助往往能用于寺庙的管理和建设,现在,以文物保护为名承包后,门票收入和捐助收入都进了承包者个人的腰包。




民俗的实利化和权势化,一方面形成了民俗意识的淡化,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人们视野的扩大,价值取向的多样,远离村社或社区,使许多人不能参与民俗活动,不能从民俗信仰中寻求精神的帮助,从而失去了民间信仰的根基,成了无“根”的人。
这说明,涞源民俗观念变革具有复杂性,也有很大的脆弱性。




同样,全国性的民俗往往能够随着市场经济和国家力量的强大而得到推广,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则往往受限于特定的山川地理风貌、特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定的群体行为模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特别容易受到冲击,也具有很脆弱的一面。
全国性的民俗越来越得到推广,地方性的小区域的特色性的民俗越来越难以传承,这也是无可奈何的社会进步必然出现的现象和代价。




也因为此,在变革的社会,有燥动的人群,处在古今、中西的时空交汇点上、处在共时态上,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中国与西方、旧的与新的等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失衡与迷茫同在,冷漠与无助共生,浮躁心理与短期行为频现,自危意识与怀旧心态交融,表现为个体自身的模糊性与不稳定性,表现为群体的杂糅的交融的共存状态。



传统民俗的变动和更新,需要新的方向和内容。其实,民俗的实利化和权势化是不可避免的,民俗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借助市场经济和国家扶助的力量,抓住机遇,使民俗民风的发展能够益国益民益社会,走在先进文化之中。
以上图片选自百度民俗吧、百度涞源吧雪纷飞女士的《2012年涞源县四月十八庙会》摄影专题,在此致谢!
《涞源县城新民俗新风尚调研考察报告》是2005年为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撰写的年度论文。因内容翔实、立论深远,被评定为2005年度河北省民俗文化优秀论文。本人因此于2006年3月10日被破格接纳为省协会员(本人此前非任何市县层级的民俗协会会员,也未参与过相关工作),并于2006年3月18日立即被评为“优秀会员”。
因“聚马河民俗与聚马河文学”公众号正式开通,现将原文重新整理和配图,在公众号全文发表。原文共分八部分,在本公众号全文刊登:
一:序言
二:涞源县山川地貌与人口文化
三:涞源县农林物产与特色餐饮
四:涞源县传统节日与一年四季
五:涞源县现代节日与外来节日
六:涞源县人生礼仪与典礼规程
七:涞源县民间禁忌与生活忌讳
八:涞源县民俗的权势化趋势与实利化倾向
望大家关注、收藏,不妥不当之处、社会变动之处,请大家在已经成立的“涞源县民俗文化与生活故事微信群”里探讨、发文、整理成稿,咱们共同创建《聚马河民俗与聚马河文学》月刊杂志。

上一篇:北京人事考试中心网 下一篇:1月2出发-好客自组团--芽庄品质双飞六日游(临沂包机直飞指定入住五星钻石湾酒店)旅行金立减10%-临沂国旅莒南分公司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