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熹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2000题答案解析最新版教育心理学15(辽宁)-华图郭帅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都要通过学生气作用,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答案】D
【解析】要知道教师该如何教,首先要了解学生该如何学,因此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答案】B
【解析】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
4【答案】D
【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答案】B
【解析】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6【答案】C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7【答案】D
【解析】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由于他是美国人,因此又被称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8【答案】A
【解析】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
9【答案】B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0【答案】A
【解析】狭义的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生。
11【答案】B
【解析】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卡普捷列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12【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13【答案】C
【解析】在苏联琼雪卓玛,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乌申斯基。
14【答案】D
【解析】课本属于教学媒体。
15【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他因此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6【答案】B
【解析】课本属于教学媒体。
17【答案】A
【解析】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
18【答案】C
【解析】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调查法。
19【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观察法。
20【答案】A
【解析】横断研究法是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
21【答案】D
【解析】观察法被成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22【答案】C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业书名为《教育心理学》西藏风云。
23【答案】B
【解析】教学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证研究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24【答案】D
【解析】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观察法。
25【答案】A
26【答案】B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7【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8【答案】B
【解析】反思性研究是研究学生从内部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29【答案】C
【解析】“避免被学生愚弄”不合理。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
【解析】教学的三个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答案】ABCDE
【解析】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答案】ABCD
【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4【答案】ABCDE
【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教育心理学史研究教育情境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答案】×
【解析】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3【答案】×
【解析】教育心理学不研究具体的学科内容。
4【答案】√
【解析】教育心理学只提供原则,教师可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5【答案】×
【解析】成熟时期三个学派的分歧时日趋缩小。
6【答案】×
【解析】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7【答案】√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表述正确。。
8【答案】×
【解析】教育心理学既研究学生群体也研究学生个体。
9【答案】√
【解析】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关于意识的过程、作用与功能的解析对促进心理学发挥在那有一定影响。他的另一个贡献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10【答案】×
【解析】《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
11【答案】×
【解析】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
12【答案】×
【解析】评价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这一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第一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的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这是指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2【答案】D
【解析】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的制约,在发展速度、成熟早晚和最终达到的高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说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答案】B
【解析】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少年期。
4【答案】A
【解析】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
5【答案】D
【解析】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6【答案】D
【解析】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7.【答案】D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早期的符号功能,二是自我中心性;三是思维的片面性。
8【答案】D
【解析】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9【答案】A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10【答案】C
【解析】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根据具体的实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11【答案】D
【解析】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已出现抽象思维,这种现象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12【答案】D
【解析】按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完成“守恒”任务。
13【答案】C
【解析】学生不能理解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大小不同重量一样,说明他还没有获得守恒。
14【答案】C
【解析】小红知道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碗里,水没有变少。说明小红处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
15【答案】C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16【答案】A
【解析】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少应处于 具体运算阶段。
17【答案】A
【解析】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课题永恒性。
18【答案】B
【解析】泛灵论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征。
19【答案】A
【解析】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
20【答案】C
【解析】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
21【答案】D
【解析】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方法,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较有把握的最佳答案,因而错误较少。
22【答案】B
【解析】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
23【答案】B
【解析】场独立型的人比场依存的人更多的利用自身内部线索,因此A选项错误;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C选项错误;发散型认知风格和辐合认知风格各有优势。
24【答案】A
【解析】场依存型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
25【答案】C
【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26【答案】D
【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容易出现错误
27【答案】C
【解析】场依存型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
28【答案】D
【解析】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提出。
29【答案】A
【解析】比率智商的算法为: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30【答案】B
【解析】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发展自我同一感。
31【答案】C
【解析】IQ超过140的人属于智力超常。
32【答案】B
【解析】男女智力的总体说平大致相等,在智力上男女不存在显著地差异,但是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33【答案】C
【解析】离差智商反映一个人的智力在同龄人中所处的位置,其依据是每个年龄组人群总体的智力水平均呈正态分布。
34【答案】C
【解析】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35【答案】B
【解析】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36【答案】A
【解析】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7【答案】D
【解析】反复性不属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8【答案】A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
39【答案】A
【解析】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石一歌,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40【答案】B
【解析】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时期发生在初中阶段。
41【答案】D
【解析】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42【答案】D
【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很快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是,往往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发生错误。
43【答案】A
【解析】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内倾—外倾和稳定一不稳定两个维度对人的性格进行了区分。
44【答案】A
【解析】发现感知与动作间的关系是感知运动阶段的主要特征。
45【答案】C
【解析】90—109属于中等智力水平。
46【答案】A
【解析】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洛伦茨在研究小鸭的习性时发现,动物追随行为——印刻现象,只在特定的时期出现,即关键期。
47【答案】D
【解析】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就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48【答案】C
【解析】6-12岁儿童的发展任务与危机为勤奋对自卑。
49【答案】A
【解析】场依存型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
50【答案】C
【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很快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是,往往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发生错误。
51【答案】D
【解析】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洛伦茨在研究小鸭的习性时发现,动物追随行为——印刻现象,只在特定的时期出现,即关键期。关键期的基本特点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的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52【答案】A
【解析】行为主义将人的发展归因于后天环境影响。
53【答案】B
【解析】依恋行为指婴儿与照料者之间情感联系的各种行为。
54【答案】B
【解析】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为少年期,故选B。
55.【答案】C
【解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要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56【答案】B
【解析】学前期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
57【答案】C
【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E
【解析】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答案】ABC
【解析】皮亚杰理论当中没有体现可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
3【答案】ABC
【解析】
4【答案】ABCDE
【解析】均符合题意,因此都选。
5【答案】ABCE
【解析】抽象解决问题部署以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因此D不符合题意。
6【答案】ABC
【解析】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7【答案】ACD
【解析】BE是性格差异。
8【答案】BCDE
【解析】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9【答案】ABCE
【解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度;二是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10【答案】ABCE
【解析】少年期自控力还不不强,其余均正确。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2【答案】×
【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3【答案】√
【解析】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因此顺序是不变的。
4【答案】×
【解析】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5【答案】×
【解析】顺应是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而将飞机归结到自己熟悉的大白鸟的概念中,属于同化现象
6【答案】×
【解析】“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而非水平上的差异。
7【答案】√
【解析】青年初期个体的思维发展特点为辩证思维的出现:智力水平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性”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兴趣爱好也相对稳定下来;
8【答案】√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9【答案】对
【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属于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新精神分析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分支,因此也是对的。
10【答案】√
【解析】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11【答案】√
【解析】
12【答案】×
【解析】学生的认知类型并不能决定学业成绩。
13【答案】√
【解析】形式运算也叫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14【答案】×
【解析】智商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
15【答案】×
【解析】儿童从很小就开始有一定的美感,只是他们的美感一一般来源于那些经常接触的、内涵很深刻的事物。
16【答案】√
【解析】童年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17【答案】×
【解析】智力超常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3%。
18【答案】√
【解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ABCDE”治疗法属于认知改变法
2【答案】B
【解析】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强迫行为。
3【答案】D
【解析】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属于代币奖励法。
4【答案】B
【解析】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行为的方法是行为塑造法。
5【答案】A
【解析】系统脱敏法由沃尔朴首创。
6【答案】C
【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中“紧张---松驰”对照训练是最常见的一种,由雅各布松创立。
7【答案】B
【解析】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8【答案】A
【解析】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
9【答案】C
【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大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10【答案】C
【解析】考试焦虑的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1)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2)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3)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4)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的结果;(5)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
11【答案】C
【解析】ABC理论中的B 指的是对事件的看法。
12【答案】C
【解析】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系统脱敏疗法。
13【答案】C
【解析】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维护心理健康的疗法是合理情绪疗法。
14【答案】A
【解析】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
15【答案】A
【解析】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属精神分析学派。
16【答案】B
【解析】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亦即意识所所不能接受的,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是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
17【答案】D
【解析】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一般,“合理化”可分为三种方式:1.酸葡萄;2.甜柠檬;3.推诿。
18【答案】B
【解析】置换是因某事物而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对象上去了,找个“替罪羊”发一通火是最长江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19【答案】B
【解析】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一般,“合理化”可分为三种方式:1.酸葡萄;2.甜柠檬;3.推诿。
20【答案】C
【解析】否认是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诗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如拒绝承认亲人的亡故,仍坚持说其未死。
21【答案】A
【解析】自然适度是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22【答案】A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3【答案】A
【解析】厌恶疗法属于行为矫正法。
24【答案】D
【解析】该描述属于罗杰斯非指导教学的思想,罗杰斯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CD
【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
2【答案】AD
【解析】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心理健康不仅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还要有一种积极地发展状态。
2【答案】×
【解析】考试焦虑出来降低学习效率和影响考试成绩外,还会导致学生形成焦虑型人格。
3【答案】×
【解析】专家型教师的课以学生为中心。
4×【解析】惩罚除了呈现厌恶刺激之外,也可以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5【答案】√
【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有重要影响。
6【答案】×
【解析】教师的智力水平跟教学效果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慕容中石。
7【答案】×
【解析】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渡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2)注意力不集中;(3)冲动行为。
8【答案】√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
9【答案】×
【解析】迁怒运用的是置换的防御机制。
10【答案】√
【解析】强化法属于行为改变法。
第三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B、D项都是本能活动。
2【答案】D
【解析】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答案】C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4【答案】C
【解析】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是学习了言语信息。
5【答案】A
【解析】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言语信息。
6【答案】A
【解析】奥苏伯尔把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它也是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由此可知,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是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 7【答案】D
【解析】“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张嘉蓉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句话出自华生。
8【答案】D
【解析】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态度的学习。
9 【答案】A
【解析】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不属于学习。
10【答案】D
【解析】华生是第一个将巴普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
11【答案】B 【解析】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力技能,它与智力技能的区别是:智力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
12【答案】A
【解析】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3【答案】C
【解析】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刺激泛化。
14【答案】B
【解析】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这是条件反射的泛化。
15【答案】B
【解析】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食物是无条件刺激。
16【答案】无正确答案,应该是条件刺激
17【答案】C
【解析】对不同刺激做出相同反应为刺激的泛化,做出不同反应是刺激的分化。
18【答案】C
【解析】对不同刺激做出相同反应为刺激的泛化,做出不同反应是刺激的分化。
19【答案】D
【解析】属于人本主义的思想。
20【答案】C
【解析】“杀一儆百”发生了观察学习。
21【答案】B
【解析】小刚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反应增加,因为是取消了厌恶刺激,所以是负强化。
22【答案】D
【解析】小林迟到的行为会减少,降低了迟到的行为反应概率,因此是取消了愉快的刺激所以是取消性惩罚。
23【答案】B
【解析】属于负强化。
24【答案】C
【解析】负强化是指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25【答案】D
【解析】正强化是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26【答案】D
【解析】D符合题意第一届超女。
27【答案】D
【解析】辨别相似但不同的东西属于分化。
28【答案】A
【解析】对不同刺激做出相同反应为刺激的泛化,做出不同反应是刺激的分化。
29【答案】C
【解析】施加一个不利刺激以减少行为反应发生为惩罚。
30【答案】C
【解析】警示教育”是通过别人的事例来教育和告诫当前的听众,故而是替代强化。
31【答案】C
【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32【答案】D
【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33【答案】D
【解析】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34【答案】A
【解析】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35【答案】A
【解析】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准备律)
36【答案】A
【解析】联结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没有中介因素。
37【答案】D
【解析】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的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是先行组织者。
38【答案】C
【解析】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加涅。
39【答案】B
【解析】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
40【答案】D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41【答案】B
【解析】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刺激的分化。
42【答案】D
【解析】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心理学家。
43【答案】B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环节有三个,包括获得、转化、评价。
44【答案】D
【解析】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托尔曼。
45【答案】D
【解析】由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46【答案】A
【解析】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47【答案】A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48【答案】B
【解析】“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的教学技术。
49【答案】C
【解析】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自我实现中包括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
50【答案】C
【解析】程序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布鲁姆。
51【答案】B
【解析】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观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成为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
52【答案】C
【解析】提出观察学习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53【答案】D
【解析】ABC属于本能活动。
54【答案】C
【解析】需要层次的最高级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55【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建构主义的思想。
56【答案】C
【解析】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方式,存在接受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57【答案】D
【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
58【答案】A
【解析】布鲁纳提倡的时发现学习。
59【答案】A
【解析】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的建立者是加涅。
60【答案】C
【解析】C符合建构主义四观的内容。
61【答案】D
【解析】榜样强化属于替代性强化。
62【答案】D
【解析】D符合提倡的价值观。
63【答案】C
【解析】非指导教学中教师是作为指导这存在的。
64【答案】D
【解析】巴甫洛夫是经典条件反射。
65【答案】B
【解析】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
66【答案】C
【解析】强化物是否出现自新的反应前是操作和经典条件反射的标准。
67【答案】B
【解析】学会如何学习指的是学会学习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新队持久的变化。它主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2【答案】ABC
【解析】D、E项是加涅对学习的分类。
3【答案】AB
【解析】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就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4【答案】ABCE
【解析】联结派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形成认知结构主要是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
5【答案】ABCD
【解析】人本主义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E项是布鲁纳的观点。
6【答案】ACE
【解析】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7【答案】BCDE
【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由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的作用,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是其核心概念。其也有关于消退的论述。而习得属于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8【答案】ABCE
【解析】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9【答案】ACDE
【解析】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子过程。
10【答案】ACE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11【答案】ABD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C项属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内容。
12【答案】ABC
【解析】强化分为三种: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为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13【答案】ABCE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
14【答案】BCD
【解析】奥苏贝尔提出了三种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分别是: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A项是有维果斯基提出的,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同化的观点,此观点涉及三种概念同化模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5【答案】ABE
【解析】CD项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学习主张。
16【答案】BCE
【解析】A项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项是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考察学习的概念。
2【答案】×
【解析】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能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
3【答案】×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4【答案】×
【解析】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但不能因此忽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5【答案】√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6【答案】×
【解析】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7【答案】×
【解析】自我强化是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所作的自我奖励。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二受到强化属于替代强化的过程。
8【答案】×
【解析】观察学习认为学习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9【答案】×
【解析】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可能没有任何行为上的变化,不一定发生了学习。
10【答案】×
【解析】惩罚与负强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会降低反应概率,一个则是为了增强行为出现的概率。
11【答案】×
【解析】“发现”和“探索”是布鲁纳的学习观点。
12【答案】×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主动建构性,并不把它看成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更不是最终答案。
13【答案】√
【解析】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是罗杰斯的思想,他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14【答案】×
【解析】奥苏贝尔强调的“有意义”指材料能与认知结构建立联系。
15【答案】√
【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调行为塑造的重要性,他基于此思想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
16【答案】×
【解析】表扬和奖励使用也应适度。
17【答案】√
【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18【答案】×
【解析】操作条件反射是斯金纳。
19【答案】×
【解析】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是一种教学模式。
20【答案】×
【解析】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
21【答案】×
【解析】学习可以分为多种形式。
22【答案】×
【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3【答案】×
【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第四章 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种基本成分。其中学习需要包括学习兴趣、爱好和信念,在学习动机中占主导地位。学习兴趣是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2【答案】C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3【答案】D
【解析】其他选项均为外部动机。
4【答案】C
【解析】家长的表扬属于附属内驱力。
5【答案】B
【解析】自我提高内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
6【答案】C
【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7【答案】A
【解析】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能力。
8【答案】C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9【答案】D
【解析】周总理在学生时代,曾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外部动机。
10【答案】B
【解析】力求在本学期去的好成绩,争取拿到奖学金,属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1【答案】A
【解析】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2【答案】D
【解析】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努力。
13【答案】A
【解析】韦纳把归因划分为三个纬度:内部的和外部的、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和不可控。韦纳认为学生的成功动机应当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14【答案】B
【解析】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中等偏低的强度。
15【答案】D
【解析】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16【答案】B
【解析】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学习需要
17【答案】C
【解析】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被称为学习期待。
18【答案】C
【解析】家长的表扬属于附属内驱力。
19【答案】C
【解析】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20【答案】B
【解析】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认知内驱力。
21【答案】D
【解析】某学生在测试中得了高分,她将结果归为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22【答案】C
【解析】小强的成就动机水平较高因此根据成就动机理论他会选择中等难度任务。
23【答案】B
【解析】追求成功者会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
24【答案】A
【解析】高成就者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25【答案】C
【解析】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又被称为倒u型曲线。
26【答案】D
【解析】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是倒U型曲线关系,因此中等动机水平效率最佳。
27【答案】B
【解析】难度较大的任务动机水平应该较低。
28【答案】A
【解析】内部稳定的因素是能力。
29【答案】C
【解析】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
30.【答案】B
【解析】内控型学生通常将个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
31【答案】A
【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是动机水平适中。
32【答案】C
【解析】“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赏和优异的成绩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强化理论。
33【答案】C
34【答案】D
【解析】班杜拉任务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自我效能感。
35【答案】D
【解析】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
【解析】根据东西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答案】AE
【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不稳定。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稳定持久。
3【答案】ABD
【解析】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
4【答案】AB
【解析】能力和工作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因素。
5【答案】AC
【解析】为了父母的奖励而学习是一种低级的、外在的动机。
6【答案】CD
【解析】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学习动机具有强化功能,因此可以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2【答案】×
【解析】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彭阳天气预报,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3【答案】×
【解析】小强的成就动机水平较高因此根据成就动机理论他会选择中等难度任务。
4【答案】√
【解析】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相互影响。
5【答案】×
【解析】学习动机并不是越高越好,迎合任务难度成倒U型分布。
6【答案】√
【解析】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弱。
第五章 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答案】B
【解析】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模象直观。
3【答案】B
【解析】用碎纸片模拟雪花,因此采用的是模像直观
4【答案】C
【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5【答案】C
【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6【答案】B
【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7【答案】C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8【答案】D
【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9【答案】D
【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10【答案】B
【解析】研究表明,学习熟练度达150%,记忆效果最好。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C
【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13【答案】B
【解析】研究表明,学习熟练度达150%,记忆效果最好。
14【答案】A
【解析】先前学习的材料对以后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影响,称为前摄抑制。
15【答案】D
【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6【答案】C
【解析】在直观教学时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突出概念的本质。
17【答案】C
【解析】定势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18【答案】A
【解析】白天即受前摄抑制又受倒摄抑制,即双重抑制。
19【答案】A
【解析】不仅记住了成语还明白了成语的由来。
20【答案】C
【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生命在于运动。
21【答案】B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22【答案】A
【解析】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E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式也是其表征的重要形式,而不管是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还是图式,它们都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组织结构,即认知结构,所以认知结构也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特殊表征方式。
2【答案】ACE
【解析】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步骤学习策略主要针对程序性知识。
3【答案】ABC
【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4【答案】ABC
【解析】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审题、联想和解题三个环节来完成。
5【答案】ABCD
【解析】知识的共同特征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陈述性知识特有的特征是又可以称为描述性知识,个人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而在信息转化活动的具体操作是程序性知识的特征。
6【答案】BCE
【解析】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有时也通过图式的方式进行表征。
7【答案】ABCD
【解析】E项为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8【答案】BCE
【解析】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保持和提取。
9【答案】DE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定势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2【答案】×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3【答案】×
【解析】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依次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
4【答案】√
【解析】对数学图标的认识,对瓜果树木的认识、对各种机床的认识等,属于符号学习。
上一篇:2017大连力鹏携手合作伙伴清凉之夏海岛游首批登大长山岛旅游圆满成功-力鹏润滑油 下一篇:busker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