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熹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2014大经科注复讲第0452集-2014大经科注复讲

下一句,「于彼相中,实无可得」。「因实知是幻,故于幻不迷」,这两句话很重要,我们现在有科学家帮助,要常常记住,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波动所产生的,是一种相似相续相,每一个波动现象都不一样,我们是因为看的范围太小了,好像昨天跟今天差不多;如果我们看整个地球,就晓得每一秒钟不一样,变化很大;如果再看太阳系,银河系,无量无边的世界,那差别就太大太大了。我们要是知道它是假的,对这个幻相就不会迷了。诸佛菩萨,包括阿罗汉,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度有缘人,对我们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不迷,就是完全放下,供佛、闻法、度化众生,不但做完之后没放在心上,正在做的时候也没有放在心上。为什么?清清楚楚看到实无可得。这是文殊妙智,非有非无。他们的态度,就像弥勒菩萨那样,就像海贤老和尚一样祈青思,无量的喜悦,没有一样放在心上。他的喜悦是真喜悦,是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不是妄心,跟一般人装出来的不一样,而且他还不着相,他不迷,所以能感动人。
《大宝积经》里面,学幻天子说偈赞佛:「如幻师作幻,自于幻不迷;以知幻虚故陈辉祖,佛观世亦然。」魔术师变的这些幻相,他自己清楚是假的不是真的。佛看六道轮回,看十法界,就像幻师看自己变的幻术一样。《圆觉经》上也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知幻就离相花宫真,这个离是不把它放在心上,事上有,心上没有,离幻就是自性觉。所以,对于幻相,决定没有执着,没有得失的念头。经文中盛赞大士的权实二德,「皆能示现」是权德,「实无可得」是实德。
下面是第三小段「合」,经文有两句:
【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此诸菩萨』是指现前无量寿会的这些出家在家菩萨,他们跟前面所赞叹的完全相同,都圆满具足权实二德。他们知道实无所得,所以心清净,得到没有欢喜,失掉不会难过。
以上是「文殊智德」的第一科「示相无得」,我们再看第二科,「超情离见」,说得更深了。这一段经文分为七小段,第一小段是「通达性相」,经文有两句: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通」是没有障碍,「达」是明暸,诸法性是真的,众生相是假的,这两句可以合起来讲,通达诸法性,通达众生相,才能超情离见。情是妄想执着,见是把假的当真的,看错了。如何能超越虚幻的情见呢?第一个要通达性相。法性,在哲学里面叫本体,能生能现,世出世间一切法从它而生。佛说法性的名词很多,又叫做实相、真如、法界、涅盘、实际等等,有几十个名词。为什么一桩事情说这么多名词呢?这是叫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名字是假的媚世红颜,无论说什么,只要是说这桩事情就行了,都对。就像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它本来没有名字,为了说话方便起见,给它假设一个名字,这个名是假名,我们懂得这个意思了,名字相要舍掉,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这是一个念头,是分别、是染污,障碍我们见性。真正见性,要放下名字相。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听经不要执着言说相,读经不要执着名字相,就是不要执着名词术语的相;不要着心缘相,心缘相就是看到这个字就生起意思了,那就只有一个、二个意思。没有意思,它就有无量义。
所以诵经是读书千遍,目的是其义自见,叫我们得三昧,开悟,不是为了了解经义,天天去想它的意思,那是知识。想得再多,也不是佛的意思,为什么?佛没有意思,讲解的时候,对象不一样,讲的意思也不一样,妙就妙在此地。所以佛经只许可读诵,不要去研究里面的意思,愈研究愈糟糕,把它变成世间法,变成佛学知识,那不是经典。经典是可以帮助我们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如果把它当作知识,用一般人的理念、方法来学刘彦军,永远不会开悟。
性是体。一切法的自体,叫法性。如《起信论义记》说:「法性者,明此真体普遍义。通与一切法为性」。法性是万法之性,也叫自性。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之性就是自性,是一不是二。这桩事情真的认识清楚,真搞明白,那就叫证得,就是此地的通达,这就见性了。自体是什么样子呢?没有样子,净土宗称它叫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就是自性本定,本无动摇,永远没有改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连时间、空间都是它变现的,它是本体。众生有感,常寂光就是法身,常寂光就有应。所以常寂光是活的,非常灵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95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95集
95
自性是一切法的本体,自性是一个,一切法无量无边。好比我们的身体,身是一个,身体的细胞非常多,各个细胞功能都不一样,但是离开身体,细胞就没有了,细胞跟身体不即不离,万法跟自体也是不即不离,事实真相是万法一体的,不分别、不执着,甚至于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成佛了。
成佛这个事情不难,密宗说即身成佛,净土宗讲一生成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成佛了。那为什么念佛的人不能成就呢?妄想太多、杂念太多,心不能专用。《三字经》上说,「教之道,贵以专」;海贤老和尚也说,「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我们要是专心就能成就。真正修道人季三保,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许许多多的例子,一般只要三年的时间就成功。特别精进的,一年、半年就成功了,甚至于像《弥陀经》上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天成功的,有唐朝的张善和;三天成功的,有宋朝莹珂法师,现代的周广大先生。所以佛经上讲的句句是真话,没有一字一句是骗人的,我们对于经教深信不疑,心才会专。凡是专不了的,心有疑惑,对这个世间有贪恋,用心就不专。这个世界一定要放得干干净净,事没有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自性没有形相,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就是没有念头。我们要放下起心动念,跟它才相应,有起心动念就跟阿赖耶相应,跟五十一心所相应,这个事情麻烦可大了。跟阿赖耶相应就是造业,善业在三善道,恶业在三恶道。善业力量强,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三善道福报享完了,阿赖耶里面还有恶业,恶业现前,就堕三恶道。所以我们在六道里面头出头没。
阿罗汉证得清净心,清净心里面没有善恶,所以阿罗汉出六道轮回。最好要善恶的念头都放下,就是一句佛号,这世界上没有善恶,心才会清净。一定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那是持戒,是修福,是给众生做好样子,断恶修善都不放在心上,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就有无量功德;一着相就是福德,不是功德了。这是修行根本的大问题,一定要会落实,就过修行人的生活了,大乘过菩萨的生活,小乘过罗汉的生活,心得自在。
佛经里面的法性、众生相,很难讲清楚,因为我们没入这个境界。如果契入这个境界,晓得这个字句都是活的潘世亨,深说浅说、长说短说,没有不自在。听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真诚心,没有真诚心听不懂,要用清净心,要用恭敬心,也就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对大乘、对经典、对老师没有诚敬心,佛来教我们,我们都得不到利益。如果有十分诚敬心,老师没有开悟,听的人开悟了。所以中国自古以来,青出于蓝的很多,学生成就超过老师,老师也以此为荣,没有嫉妒心,不会障碍学生,希望学生将来都超过我,这个心是真心。如果不希望有人超过我,教学的时候也要留一手,这叫吝法,吝法的果报,是生生世世愚痴。好的学生个个知恩报恩,成就再高,遇到老师也要顶礼三拜,这是做榜样给众生看,让天下人也懂得尊师重道,这个与性德相应。学生如果轻慢老师,这个学生就完了,将来果报在三途。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业因果报是论影响的,是善的影响还是恶的影响,影响的范围多大,影响的时间多长,判罪是从这里判的。地狱里面的刑罚是阎罗王掌管的,但只是掌管,我们自己不造业,他就管不了我们;自己造业,那就无法避免被他管。阎罗王从哪来的呢?是我们的业力变现出来的。不但阎罗王,整个六道、整个十法界全是自己业力变现的,是假的,本来没有,现在也没有。为什么现在这个东西现前了呢?我们的业力是因,六道十法界是果报。
我们不论是在迷、在悟,体全是法性。在迷,法性隐,现相显;在悟,法性明,现相也明,真正见到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就不造业了。不造业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清清楚楚、明明了瞭,一切恒顺众生,心里面没有印象,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就超越了。他造的叫净业,看上去跟普通人的业一样,有善、有恶,但他都不染辣文小寡妇,也就是心里面不落印象。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顺境、善缘阿弥陀佛,逆境、恶缘也是阿弥陀佛。这是净土宗的净业,果报在极乐世界,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干!千万不要有恶念,因为起个善念都是造业了,业牵引我们到六道轮回,出不去。
所以,无论是善业、恶业都不要走心,最高的不起心、不动念,那是大彻大悟的法身菩萨,我们做不到了。我们应该学不执着、不分别,在人事上表现出来的,是无量真诚的爱心,就像弥勒菩萨所表的,一天到晚欢欢喜喜。海贤老和尚也表这个法,所以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欢喜他,他对人对事都是那么慈悲、真诚,没有妄想、没有邪念,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唯识述记》说:「性者,体也。一切法体,故名法性。」法就是一切法,性就是体,一切法体就叫做法性。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法性不生不灭。克实而论,我们现在的身也是法性身,居住的环境也是法性土,可是现在事上不然,我们的身有生灭,居住的环境有生灭。一切动物都有生老病死。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太空里面的星球都有成住坏空。佛经上用无常来形容它,人事物都是无常的,连空间跟时间也是无常的。凡是无常的,都不能放在心上。
但是我们凡夫没有办法把法性、把真如放在心上,怎么办?阿弥陀佛慈悲,专门为我们开辟一个特别的净土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这个法门,这一生决定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离究竟苦;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得究竟乐。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大恩人,把弥陀放在心上就是真正知恩报恩。净宗教我们,连最难舍的亲情,都要放下。有机会就要真诚的劝导家亲眷属、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念佛,往生净土,将来到极乐世界见面。到极乐世界就个个无量寿,永远在一起了。条件真简单,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能满我们一切愿望。特别是老年人,万缘都该放下了,这种年岁,除念佛之外什么都要放下了。
《大乘义章》第一卷也说:「法之体性,故云法性。」由此可知,法性是万法之体,在哲学里面称为宇宙万有的本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无情数,其性无有改变」,这叫法性。在染是六道里面的这些法;在净就是四圣法界马大帅第一部,他们清净,没有染污。在有情数,就是动物。在无情数,就是植物跟矿物,植物有生长,它也是生物,但是它没有情识,所以一般把植物归为无情。不管是在染、在净,有情、无情,本性是一个。法是一切法,所以称之为法性。性,有永远不变、不生不灭的意思,它是真的。法性就是真如,也就是实相。真,是说的性,如,是说的相,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如。性相是一不是二,经上常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一个金器,从体上看,它是金;从相上看,它是器皿,相千差万别,性是一个,全是黄金制造的。
从妄相上见到它的真体,这个相就是真相。学佛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六道众生迷就迷在这个地方。不但六道迷,十法界里面,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迷。所以,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相似就不是真的,他没有放下阿赖耶,没有能够转识成智。如果见到真如,见到实相,这是法身菩萨,是真佛了,中国人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是见到法性。在哪里见到的呢?在相上见到,在生灭的相里面见到不生灭的性,相千变万化,性从来没动摇过。我们的真心没动过,真心没有染污,我们的阿赖耶、末那、意识有染污,但是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阿赖耶这三细相是从不觉来的,不觉就是迷,一迷一切都迷,那一悟一切都悟了。我们学佛的目的在开悟,不是在财色名利,不是在五欲六尘,这些东西决定不能沾,沾染就是造轮回业,不能出轮回。一定要修净业,我们的净业是弥陀净土,尾关优哉就是信愿持名,永远不改变。真正摄心、专念,会见到阿弥陀佛。
《法华义疏》第五卷里面也说:「法性即是实相,三乘得道,莫不由之」。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他们证得的果位,统统是由于对法性证得多少。阿罗汉证得的是少分,三乘菩萨证得的是多分,法身菩萨证得的是满分。又《止观》第一卷说:「法性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何况凡夫。」二乘的声闻、缘觉都没有证得法性,六道凡夫更没分了。华严宗说,真如有不变与随缘两个意思。以随缘的涵义,变造一切诸法,随缘就是惠能大师讲的能生万法,所以称真如为法性名露狐臭净。又以不变的缘故,虽然随缘变造染、净、有情、无情种种万法,而真如不改不变,从来没有动摇,决定没有生灭的现象,它是自性里面现出来的。(45-2)

上一篇: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最早下周开征?届时A股该如何应对?-股坛老陈 下一篇:英语粗口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