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熹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2 例 【病例分享】XLH-遗传与疾病论坛

以下是由我们实验室帮助完成的佝偻病检测一例:
先证者 1
男,3岁4个月,发现“O型腿”2年。不伴骨痛。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出生时身长、体重不详,出生时无窒息。母乳喂养,10月龄添加辅食,无偏食挑食。7月龄能独坐、10月龄独站、1岁2个月能独立行走何乾梁。
既往体健。患儿父母健康,否认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体格检查
身高82 cm(-4.34 SD),体重11 kg,前额突出,无方颅,无鸡胸,无肋骨串珠,无郝氏沟,无手足镯,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O型腿”、膝间距9 cm避水金睛兽 。
实验室检查
血钙正常,血磷1.04 mmol/L(参考值:1.3~2.1 mmol/L),ALP 792.8 U/L(参考值:95~405 U/L),25(OH)D3正常,PTH正常。血气分析无异常。下肢骨片(见图1):双膝关节骨骺端稍膨大,临时钙化带模糊。肾脏B超无异常。

先证者 2
女,7岁4个月,发现“X型腿”伴双下肢间断性疼痛5年。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出生身长、体重不详,出生时无产伤、无窒息。喂养史、生长发育史无特殊。
既往体健。患儿父母体健,否认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体格检查
身高111.2 cm(-2.61 SD)猎魔通缉令,体重22.5 kg,无方颅,无鸡胸,无郝氏沟,无肋串珠,无手足镯,心肺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X型腿”、踝间距12 cm。
实验室检查
血钙正常,血磷0.5 mmol/L(参考值:1.3~2.1 mmol/L),ALP 428 U/L(参考值:95~405 U/L),PTH 110 pg/mL(参考值:10~69 pg/mL)。
肾脏B超:双肾皮质回声稍增强,双侧肾椎体见少许钙质成分沉着。
基因分析及家系分析
通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审查及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空腹EDTA抗凝静脉血各2 mL,提取基因组DNA。DNA浓度>10 ng/μL,体积>100 μL;纯度应达到A260/280>1.8,A260/230>1.2。
取先证者基因组,对PHEX基因的外显子区及两侧的剪接位点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利用PCR-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家系进行突变验证和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病理检验中心完成)。
引物设计根据GeneBank人类PHEX基因序列(NG_007563.2),见表1。

PCR扩增,取PCR样品用ABI遗传分析仪进行测序。阳性突变者用另一份备用样品进行复测。
基因分析结果
经高通量捕获测序,发现先证者1在PHEX基因第14号内含子剪切位点发生单碱基置换:IVS14+1G>A;运用PCR-Sanger测序进行突变验证及家系分析克亚树,证实患儿父母该基因位点正常(图2)。

先证者2的PHEX基因检测到1个杂合突变:位于8号外显子的移码突变c.931dupC;运用PCR-Sanger测序进行突变验证及家系分析,发现患儿父母该基因位点正常(图3)。

经查询Locus Database数据库,PHEX基因的c.931dupC和IVS14+1G>A两个突变均未见报道。查阅PUBMED和CNKI及万方文献数据库许昌职称网,均无该基因突变的文献报道。
因此,本文检测到的2种PHEX基因突变为新突变。经MUTATION TASTER(www.mutationtaster.org)生物信息学分析,2例突变均为致病性突变,但未行相关基因功能学研究。
讨论
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 phatemic rickets, HYP或XLH, OMIM #307800)是低血磷性佝偻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约为1/20000。XLH症状多于1岁以后症状明显,多为X-连锁显性遗传,发病机制为磷酸盐调节基因(phosphate 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s on the X-chromosome, PHEX)突变导致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升高,影响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导致尿磷排泄增多、血磷水平下降。XLH早期表现为骨骼和牙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方颅、鸡胸、漏斗胸、肋骨串珠、肋外翻、手足镯,出牙延迟、易脱落、牙痛,直立行走后出现下肢骨软化症状:“X”或“O”型腿,骨骼疼痛、生长迟缓等;后期可出现牙脓肿、关节活动障碍。补充磷制剂可改善其临床症状。XLH的基因变异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多种突变形式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至2016年11月,PHEX database数据库已报道444例XLH患者,共计338种PHEX基因突变,其中由中国人报道的突变共计13种。PHEX基因突变中移码突变约占27%,错义突变占21%,剪接位点突变占19%。但中国人群中最多见的PHEX基因突变类型是无义突变(约占30%),其次为错义突变(约占22%),剪接位点突变约占21%。本研究2例XLH患儿检测到PHEX基因突变,分别为移码突变c.931dupC和剪接位点突变IVS14+1G>A,均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突变。在我国已报道的XLH病例中,PHEX基因突变以E18、E22外显子突变更为多见;而在PHEX数据库中,以E09、E22外显子突变较为常见。这提示PHEX基因突变呈散在分布,可能与种族、性别、地区等因素相关。
本研究先证者1的IVS14+1G>A突变位于14号内含子,何广位MUTATION TASTER(www.mutationtaster.org/)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突变“GA-A-GA”为经典的剪切位点突变方式,可影响外显子的剪切,导致外显子跳跃b型血招蚊子,产生不完整的氨基酸链,合成异常蛋白。PHEX数据库中共报道了4种类型的内含子14(I14)基因突变,其中3例为碱基缺失(IVS14,c.1584+3delGAGT;IVS14+1,c.1586+1delGA;IVS14+3,c.1586+3delGAGT),另1例为同区域剪接位点碱基突变(IVS14-1,c.1587-1G>C)导致剪接位点异常。2012年Beck-Nielsen等报道1例31岁的女性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在PHEX基因内含子14位置上发生突变:IVS14-1,c.1587-1G>C快易收口网,引起内含子保留和外显子跳跃,患者身高157 cm(-1.8 SD),表现为轻微骨骼畸形,严重牙病变,无骨折史;血磷低,1,25(OH)2D3水平正常,PTH轻度升高,骨密度正常。
本研究先证者1发生的IVS14+1G>A突变,影响了外显子剪切,可能导致外显子15的跳跃而产生不完整的氨基酸链。本研究与Beck-Nielsen等报道的患者相比,血生化表现一致,但尚无牙病变,下肢畸形较严重,身高较正常同龄儿减低。这可能与种族、年龄或性别不同有关,也可能PHEX基因突变即使发生在同一内含子不同位置,疾病的表现在也可不一致。2013年,Yue等发现3例患儿分别在内含子I10(c.1174-1G>A)、I15(c.1646-2A>T)、I17(c.1768+2T>G)发生突变,这3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0.75~5岁,2例有家族史、1例为散发,均有“O型腿”表现,无牙龈病变,与本研究的患儿表现一致高昌昊 。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类型与表型不一定有明显的相关性。
本研究先证者2检测到PHEX基因位于8号外显子的c.931dupC移码突变:p.Gln311Profs*13,MUTATION TASTER(www.mutationtaster.org/)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它可导致311位的氨基酸由Gln转变为Pro,在323位出现终止密码“UG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转变为P PVRLA GLHQE GH*,导致编码氨基酸提前终止、PHEX蛋白结构及功能异常,为致病性突变。该患儿骨骼畸形明显,提示移码突变产生的截短蛋白可能导致严重的表型。目前PHEX database数据库已报道6例外显子8突变(C.871C>T,c.931C>T,c.888+2G>T,c.904A>G,c.914T>C,c.897_898del),其中5例点突变(2例错义突变、3例无义突变),1例为缺失突变。目前PHEX数据库中尚无8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报道。
本研究2例XLH患儿检测到2个国际上首次报道的PHEX基因新突变,丰富了XLH的致病基因谱,有助于深入认识PHEX基因的异质性。
作者:冉情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摘自《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年第5期

上一篇:因河为池 下一篇:misjudge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