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熹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2 闲人杂记丨略述左宗棠-给新青年
略述左宗棠2

原来左宗棠对于西北问题早就有具体的认识。当他二十二岁上京会试前,他曾把平日对于时局的观念,吟成“癸巳燕台杂感”八首,其中第三首说:
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
橐(tuó)驼万里输官稻,砂(shā)碛(qì)千秋此石田。
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
将军莫更纾(shū)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根据这种认识,他一任西北的职务时,就下了一个断语,说:“筹饷难于筹兵,筹粮难于筹饷,筹转运又难于筹粮鄢陵人才网。”当西北事变初起,陕、甘兵力确是不够;后来各方调拨,又嫌太多。系统纷歧,指挥不易;编制杂乱,品质低劣。严格说来,在西北用兵的人,每感无兵可用的苦恼。西北各省,自来贫乏。在平时,甘肃和新疆的政费对魔忍雪风,也要靠江南各省的接济。自经洪杨之乱,江南各省破坏不堪,自己财力也很支绌,对于别省需要,更是漠不关心。姑定【3】西北找到可用之兵,它们也会觉得捉襟见肘,支付饷项十分困难。
须知西北各省兵饷固难筹,粮(liánɡ)秣(mò)【4】也很缺乏,而且粮秣这东西不能在同一地方大量采购,免得军队未见其利,老百姓早蒙其害。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姑定在财政上有办法,购粮问题仍旧不能解决。最后,西北的运输工具,只有骆驼。骆驼本身就要食料,不能就地取给,须得随身装载,七除八扣,剩下实在有限。照当时的计算,要花两石的粮价,才能运到一石的粮。换句话说,要花一石【5】半的饷,才能养活一名兵。这还是就关内说,至于关外,那要十石的粮价,才能运到一石(dàn)粮。
【3】注释:姑定,即使,就算是。
【4】注释:军队中人吃的粮食和马吃的草料
【5】注释:一石姬剑晶,计量单位,现在的60千克。
宗棠细心估计种种困难,所以他下个结论,说在西北边塞用兵,最好只使用最少数的精兵。兵数越小,财政、粮秣、运输等大问题都容易解决。


左宗棠所带领的湘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子弟兵”。子弟兵的好处在于亲信可靠。他的办法是:先由统领自己去找营官,营官自己去找哨官,哨官自己去找什长,然后由什长按照规定条件,在某一地区,自己去找勇丁。这些勇丁多是同乡亲戚朋友,大家容易互相关照。宗棠带了这些子弟兵到西北后,严加管束,明于赏罚,同时,鼓励勇丁们耕田种菜,使他们得锻炼身体而又增加生活的趣味。此外,他还懂得因时制宜,利用东北的健儿来做骑兵,使传递消息及联络前后方等工作更见灵活。
当同治六年二月,左宗棠的大军从汉口出发,分三道入陕,他的心里已经很有把握地准备应付三方面:第一是西捻,他们已进入陕西而仍在河南和湖北之间流动;第二是回民,他们的势力弥漫于陕回北部的中间及甘肃的南部,只剩兰州、秦州、宝鸡一线来保持内外的交通;第三是土寇,他们在陕西的实力颇不小。他审度客观的环境,估计主观的力量,于是下个正确的判断。他说:
“以地形论,中原为重,关陇为轻;以平贼论,剿捻宜急,剿四宜缓;以用兵次第论,欲靖西陲,必先清腹;然后官军无后顾之忧,饷道免中梗之患。”
编者释义:从地形来看,中原更为重要,陕甘地区相对没那么重要;从平定叛乱的角度看来,剿灭捻军迫在眉睫,其他的四地都可以暂缓;从用兵的先后次序看来,想要安定西北,必须先清理腹地;之后官兵才没有后顾之忧,运粮食的道路才能避免堵塞。

根据这个正确的判断来定的战略,先后经过四大战役——金积堡、河州、西宁、肃州——的苦斗后,他才把甘肃全省十三年的扰乱告一结束。

陕、甘的问题解决后,宗棠便想法怎样安顿回民。他把固原的陕回几千人,安顿在平凉的岔沟一带;金积堡的陕回一万多人,安顿在平凉的化平川一带;河州的陕回一万人,安顿在平凉、会宁等处;西宁的回陕两万多人,安顿在平凉、泰安和清水等处。他这种断然的处置,曾遭各方面的反对,但是他认为这是一劳永逸的办法,所以毅然决然照原定的计划做去。华波波他的眼光和魄力,的确不是普通人所能望其项背。
满清末年的局势的危(wēi)殆(dài),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同治三年四月,新疆的变局已经发生;经过六七年工夫,清政府毫无办法,到了后来,还是要借重汉人。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清政府把整个新疆问题,密询左宗棠,宗棠坚决主张政府不能放弃新疆,为的是新疆一失守,唇亡齿寒,西北各省都保不住。他又认为用兵西北毕丽梅,所费并不太多,即使停止进兵,经常费用,照常也要支付,所省有限。只有多费一些心血,一些本钱,把新疆问题全盘解决,使它能够自给自足,这才算是真正省钱。
幸亏清廷接受宗棠的建议,让他统筹统办新疆军务,从兵源到财政,从粮秣到运输,都由他一手擘划鲼怎么读。他先把甘凉粮料运存肃州,再从肃州运存玉门,然后头批部队开拔到玉门;用自己的营盘的驼只,搬玉门存粮到安西,随后部队跟着到安西;誊出车驼,回头搬第二批粮料,接着第二批部队开拔。这种层层递接的办法,使人力和畜力,可以舒展,不至有什么意外。
当每批军队到了安西,小小停顿,然后再继续前进。因为过了安西到哈密,一路都在沙漠中行走,沙漠中水源缺乏,饮料大成问题,须预先细心计划,使人马都不至缺乏饮料,才可行军。这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办法,正是左宗棠的拿手好戏。因此,当他到了新疆后,在短短的一年间,经过三个阶段的战役,便把新疆问题解决。金瓯(ōu)不缺,领土完整,他这种彪炳的功勋,真不愧为一代将才。


西北的军事节节胜利后,宗棠便加紧整顿吏治。在人事方面易表算量,他标榜“廉干”二字;就是说,既要清廉,又要能干。他主张新疆须设省,从吏治改善民生。他曾说:
“官无论大小,总要有爱民之心,总要以民事为急,随时随处切实体贴,所欲与聚,所恶勿施,久久官民浃洽,如家人父子一般,斯循吏之选矣。勤理案牍,操守端谨者次之。
专谈应酬,不干正事,沾染官场习气者,为下。其因循粉饰,痿(wěi)瘅(dān)不仁,甚或倚任丁役,专营私利者,则断不可容也。”
官民浃洽,下情上达,到处为人民想办法,迟早会得到人民的拥戴。在消极方面,他实行禁烟;在积极方面,他开渠凿井疯狂的作家,振兴蚕桑,创办机器织布,使人民衣食无忧,然后可以进一步谈到教育文化。
西北地瘠民贫,自经兵燹(xiǎn)(战争)之后,市容益形冷落。宗棠认清教育是长久事业,所以就在军事很吃紧的时期,他还能够建立了一个书院,监督书院的事情,甚至亲自给一般生童批阅文卷。在他的鼓励下,新的书院建筑了几十间,义学创办了几百所。此外他还刊印书籍,而刻书的费用,都由他个人的薪水项下拨付,没有动用公款。影响所及,一般小吏也懂得兴学和刻书,希望运用教育文化的力量来制造健全的公民。

老实说一句,中国的西北,自经左宗棠的平定和整顿后,国人对它才有深刻的印象。论军事,他是绝对成功;论经济、社会,及教育的设施,这需要长期不断努力。可惜后继无人,所以他走了之后,西北又是一团糟。本来边防问题,是需要眼光和魄力的,这种非常的责任当然不是常人,尤其是贪污无能的人所能负得起。
一九五一、三、一八墓邪。
连士升

连士升(1907-1973)福建省福安县人,新加坡著名作家和报人。1931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经济学学士。毕业后在北京从事研究和写作工作。1949年迁至新加坡定居,历任《南洋商报》主笔、总编,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担任南洋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大学理事会委员,“南洋学会”会长等。他笔耕不倦,在《南洋商报》、《南洋周刊》、《南洋学报》发表了大量政论、散文、书信、传记、游记等。大部分著作已于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收集在五卷《连士升文集》中。在书中,连士升先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用优美的文笔和博爱的情怀,与读者分享了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心得体会。
//////////////////////

荣誉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连士升文集》。《给新青年》公益公众号已获版权所有人授权发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给新青年》公众号及作者“连士升”。
上一篇:盐城热线网 下一篇:永恒之塔主题曲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